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文明祭祀让清明更有意义

德阳晚报 2020-03-31 10:18 大字

□曲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马上又到清明时节,不少人又将踏上回乡祭奠先祖、慎终追远之路。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也提醒人们永远不忘亲情和乡愁,弘扬“孝文化”的精髓。那么,在当代社会,在新的社会价值观下,清明节应该怎样过?

要让清明节过得更“清”,也就是要清廉过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曾经发布漫画《清明节,这些“前车之鉴”不能忘》,提醒广大党员干部:清明节期间,党员干部决不能用公车、公款、公物参与私人祭扫活动,不能组织或参与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迷信活动或其它违规违纪行为。但是,这样的提醒年年有,却往往还是有人置之不顾,不顾八项规定的要求,使用公车、公款、公物参与私人祭扫活动。试问,如果不能做一个清白、清正、清廉的人,如果因为违反规定被处罚,如何能让先祖在九泉之下安心?

要让清明节过得更“明”,也就是要文明过节。我们常常看见,清明祭扫过后的现场一片狼藉,到处是没烧完的纸钱、鞭炮、蜡烛等,树叶、草地被熏得漆黑,甚至还有人乱挖耕地垒坟,这样不但会污染和破坏环境,而且还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等安全事故。这些都与现代追求文明环保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实际上,与其让一堆堆纸钱、一串串鞭炮化为青烟,不如在坟前种植几棵松柏、献上一束鲜花、奉上一杯薄酒、清理坟上杂草,这样既代表了晚辈的追思,又更加绿色环保,实是两全其美之举,值得提倡。

要让清明节过得更“节”,也就是要注意节制。近年来,一些人在过节时搞攀比、讲排场、显阔绰,引起群众的不满,比如有的人不惜花费数百元或更多的钱,购买“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祭祀用品;甚至还有人用真钱代替纸钱烧在坟前,实是骇人听闻。这样的清明节,动辄花费数千甚至数万元,实在使清明这样庄重的祭祀活动变了“味”。特别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完全平息,清明期间更加不可任意聚集,要注意时刻提高警惕。哪怕是在网上预约代为祭扫,也是特殊形势下一种不错的选择。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今年选择“2020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服务平台”的祭扫人数超过1000人。

总之,在清明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和新冠疫情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希望所有人都能够思念与节制同在,清白、文明、节约地过一个清明节,以实际行动告慰已逝的亲人。

新闻推荐

全球死亡病例超3万 武汉与纽约专家连线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29日海外疫情简报:海外数据世界卫生组织: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9日18时(北京时间30日零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