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外婆做的“千层底”布鞋
鞋是人类从事各项活动不可缺少的服饰。它伴随着人类的进化而不断的进化着。
我出生于60年代。改革开放前,整个社会物资都非常匮乏,好多事情都要想方设法去解决,那时买鞋就比较贵,从我记事起,我们全家人的鞋都是外婆做的。我也看到外婆做鞋的全过程:第一步是做鞋底。首先要打胳布,这是典型的东北话。胳布就是用浆糊把各种颜色的布,粘在面板或木板上,这些布大部分是做衣服时剩下的边角料,另外一小部分是旧布,把新布与旧布合理搭配粘在一起,这样做出的鞋底比较结实。将胳布放在太阳底下晒,晒干后从面板或木板上揭下来。按照做鞋人脚的尺寸,用纸做好鞋样子,把鞋样子放到胳布上进行裁剪,裁剪是很有讲究的,利用的越多剩余的越少,说明技术越好。按照人的年龄,决定鞋底的厚度,大人走路相对少一些,鞋底就可以薄一点,小孩儿到处乱跑,比较费鞋,鞋底就要厚一些,确定鞋底厚度后,把每层胳布的边缘用白布包裹起来,这叫“沿边”。再把每层胳布用浆糊粘在一起,鞋底的雏形就成了,这就叫“千层底”。其次是搓麻绳。买麻是有讲究的,不能买发黑的、一拽就断的、太硬搓不动的。把麻捋好,放在大腿上,醮着水,把两缕麻搓在一起,这里体现的技术是麻绳粗细均匀。外婆由于一次搓的麻绳太多,有时会把腿划出血印了,这时会对我说:“把你的小腿伸过来。”开始觉得挺好玩,让外婆在自己的腿上搓,搓一会就感到疼了,说什么也不让搓了,想法设方逃跑。最后就是纳鞋底。用锥子在“千层底”上按顺序扎眼将麻绳穿过,一针挨一针地纳,直到把“千层底”纳完为止。第二步做鞋帮。做鞋帮的布一般都选比较结实的布料,如:大绒或小帆布等。做鞋帮也是个技术活,即要与鞋底相匹配,又要适合穿鞋人脚的厚度,这样做出的鞋才能穿着舒适。第三步是上鞋帮,把做好的鞋帮与鞋底组合起来,这是最能体现技术的时候,上鞋帮作业空间小又抠手,想上好不是件容易的事。把鞋帮上好后,一只手工制作的鞋就大功告成了。我家六口人,单鞋和棉鞋全都是外婆做。外婆告诉我,她年轻时就是靠做鞋维持家用和供我母亲上学。外婆做鞋的技术数一流,左邻右居的阿姨、大婶在做鞋上遇到困难都来向我外婆请教,我外婆总是热心帮助她们。
我七岁那年外婆得了重病,到沈阳做手术。我的鞋破了,二姨给我买了一双鞋,当时也没有试好,有点小,回到家,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光着脚玩耍,外婆从沈阳回来后看到这个情况,当时就落泪了,连夜就给我做了一双鞋。第二天早上我起床,一双新鞋放在我身边,我甭提有多高兴了。
外婆做的“千层底”布鞋,一直伴随着我读完初中。社会物资日益丰富,鞋的种类越来越多,对我来说,哪种鞋也没有外婆做的合脚舒适。
新闻推荐
新华社杭州3月26日电(记者朱涵)浙江大学医学院郭国骥教授团队用自主研发的分析平台,绘制出跨越胚胎和成年两个时期、涵盖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