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太长途汽车与沪太路公交简史
张渊源 上海老底子
上海与邻省之间的长途汽车客运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因公路尚未修筑,这一阶段经营公路运输的企业,都是先行筑路,再予通车营业,路车一并管理和经营,这是上海首批公路客运企业的一个特点。最早辟通并营运的公路客运线是上海至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之间的沪太线,它由上海第一家商办的沪太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沪太公司)经营管理。
一、创立
浏河镇古称刘家港,明永乐至宣德间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多次从这里出海远航。浏河属太仓县,当太仓、宝山、嘉定三县交界。当地盛产棉花,并有盐场之利,海产水鲜也极为丰富。但浏河至上海陆路交通极为不便,商旅清晨从浏河出发,傍晚方能到达上海,对发展地方经济影响很大。且开埠后,上海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沪太间商业往来频繁,倘能辟筑公路,通行汽车,经济上收效甚巨。
清雍正年间浏河镇图
1920年12月,在一次太仓旅沪同乡会举行会议时,洪伯言等提出修建沪太公路之议,取得同乡会一致赞成。1921年5月,在上海卡德路泰德里(即石门二路新闸路口)洪宅成立沪太路筹备事务所,开始集资筹组沪太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呈请吴淞商务督办转咨北洋政府交通部,经批准核发执照。同年5月15日,正式成立沪太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沪太公司)。
早期沪太长途汽车车型
在选定路线时,洪伯言主张利用海塘堤修路,经过吴淞、宝山直达浏河;项惠卿认为沿旧时乡道经潘家桥、罗店、刘行、顾家宅(今顾村)、大场等乡镇,抵达上海,沿途市镇较多,对发展营业有利,且比走海塘堤安全。经过协商,决定采纳项惠卿建议。其实早在1919年,罗店、刘行、大场、彭浦4个市乡就因去沪人众日多,联合提出兴筑县内干路计划,经费按田亩带征,但逐年分收,远水不救近火。正逢私营沪太长途汽车公司筹筑沪太路,得其代垫筑路费用,再以带征收入,分十年归还,工程才得以顺利施工。全程37.25公里的沪太路中,当时属于上海市境内的路段仅为3.36公里。按选定路线自彭浦至太仓墅沟桥均在宝山境内,有33.89公里,要借助于宝山县,经与宝山县交通事务局数度协商,订立垫款筑路合同。筑路经费除宝山县交通事务局自筹20000元以外,其余由沪太公司垫款163500元,筑路工程由宝山县交通事务局负责,沿途桥梁、涵洞、站基、站屋及之后的养路等均由沪太公司负责,合同期限为30年(如遇特殊情况或天灾人祸不能通车时,年限得另行商决)。沪太公司这种垫款给当地政府筑路,借以取得租路营运长途客车专营权的方式,以后为上海地区陆续开办的多家长途客运企业所仿效。对太仓境内墅沟桥起至浏河镇新闸桥约3公里的路面,经太仓县知事公署在1921年3月准许,由公司自行购田筑路。
早期沪太公路影像
沪太路路面宽10米,两边路沟各为1.67米,土方高0.5米,上铺煤屑,厚2.7厘米,行车道宽8米,余下作为植树行人之用。在筑路同时,着手进行通车准备,除沿途察看设站地址,购买站基,设计图纸,建造车站,停车场,检验桥梁施工质量外,在上海共和新路中兴路口设立司机人员养成所,绝大部分司机是在沿线青年农民中招收培训。
沪太公司及其上海车站也设在闸北共和新路中兴路口。车站附设有停车间,为水泥柱、铁皮顶。沿线各大小站,除一部分租用民房外,多为自建的普通平顶平房。沿途各站架设专线电话,供业务联系之用。
1922年沪太公司设于闸北共和新路中兴路口的沪太长途汽车线上海车站
1922年1月1日,适逢上海至大场段筑成,沪太公司即邀请中外人士免费试乘。试运车辆从上海出发,绕大场一周而归,从上午7时至下午5时,共计往返50次,试乘者达1700人。一些外侨还自备小汽车,沿路行驶考察了这段上海最初的长途客运路线。3月10日,车通至罗店。3月23日起,上海至浏河全线通车。沪太全线共设上海、彭浦(庙头)、余庆桥、大场、塘桥、顾家镇(顾村)、刘行、长浜桥、罗店、潘家桥、霜草墩、墅沟桥等12个大小车站。票价每华里最早为一分半,上海至浏河全程票价为一元二角五分,全程行车时间为1小时20分钟。备有能乘坐24人的大客车2辆,20人的大客车2 辆。由于初期路基系由农田新辟,很不坚实,一经大客车行驶便出现凹凸不平,尤其是雨天,车轮常常陷入泥中,中断通行。因此,沪太公司还置备了轻便型汽车10辆(包括14座的3辆、4座的7辆)。大小客车的客位总数为158个。后来路面经逐段压实,上覆三合土,客车车轮也改换中型充气轮胎,才使晴通雨阻的状况得到了改善,运营渐趋正常。其后,沪浏间约每天对开班车24班。
1922年沪太公司初创时沪太干线路线示意图
沪太长途汽车全线通车营业后,上海与太仓、嘉定、宝山三县间旅客往来便捷,一改以往水陆换乘、绕道费时竟日之苦,“莫不争先恐后乐就此长途汽车”。然而该公司车辆远远不能满足乘客的需要,以致“无论何站何时,无不乘客拥挤。有久待始得乘车者,有久待不得废然折回者,有恐不得即时乘车改就他道者”。行车路线曾改动两次:1922年开办时从上海车站出发,沿共和新路向北,跨过柳营桥到宋公园(今闸北公园)西南角,一路向西北(即沿今老沪太路)跨过彭越浦之后进入今沪太路再继续北上。1923年秋后,线路首次改道,即由共和新路中兴路向西,经大统路、中华新路,过平江桥,向北接新筑的路段。第二次改道是1932年,从乌镇路桥北堍新设的车站开出,经乌镇路、蒙古路、大统路转入新沪太路。
2018年静安区在沪太路设立的沪太公路变迁示意图(陈寒松 摄)
1924年夏,江浙“齐卢”之战爆发,沪太全线沦入“浙军”防线,浏河更处于江、浙两军对峙激战之地,公司车辆悉数被“浙军”征用,经历近二个月的战争,沪太公司几近崩溃。公司董事会派项惠卿向江苏督军请愿,要求发还车辆,赔偿损失,遭到齐燮元拒绝。项惠卿回沪,召集董事会,决定以路基、站基地契作抵押,向银行贷款后修复路面,重建站屋,购置新车,修复残车,第二年春才逐步恢复营业。这一年,苏联在上海设光华汽油公司,大批量销售“U.P.T.”(油遍地牌)汽油,与英美石油商竞争,使上海的汽油价格猛跌。每加仑(约合4.55升)汽油售价1元多下降为4角7分。经两年多,油价方回升到每加仑7角5分。在油价下跌期间,沪太公司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加速了战后复苏,岁有盈余,股东也第一次获得红利。
1925年春复业后的沪太线车辆
参考资料
[1]上海公用事业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公用事业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1
[2]上海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交通史编委会主编:《上海公路运输史》,第一册,近代部分,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7
[3]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公交编史组编:《上海陆上公共交通史》(上册讨论稿),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内部印行,1982.7
[4]熊月之主编:《上海名人名事名物大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
[5]上海市公用局编:《十年来上海市公用事业之演进》,上海:上海市公用局,1937.7
[6]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编:《上海市闸北区地名志》,上海:百家出版社,1989.8
[7]中共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人民政府编:《罗店镇志》,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5
[8]浏河镇志编纂委员会编:《浏河镇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0
[9]网络资料
撰文·排版
张渊源
摄影
陈寒松
审校
徐曾祯
来源:“上海门牌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上海老底子
每天为侬送上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启未来
原标题:《【车影行踪】沪太长途汽车与沪太路公交简史(一)》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在武汉市汉阳医院,面对严峻的疫情和艰巨的救治任务,我们全队9人始终团结一心,坚定信念,全力以赴,无畏生死,克服各种困难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