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先生”是一道光

黄山日报 2020-03-25 00:43 大字

□李晓燕

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疫情仍没结束。万物没有因为它而停下脚步,继续以原先的速度前进。

一声春雷,冬眠的松鼠探出了头,柳条抽出了嫩芽,老牛从老屋前拐过弯,燕子北归日夜兼程,布谷鸟寻找回家的路。万物萌动,仲春时节到了。

今年的惊蛰,恰逢汪曾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我真正认识先生却是去年。

在鲁院的课堂上,范小青老师说,她的一本枕边书是汪曾祺小说集,是她最喜欢的。想买先生的书,读书之前先了解作者是尊重。我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先生留下的痕迹。

先生的家乡是一个江南水乡——江苏高邮,出生于一个旧地主家庭。先生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贾平凹说先生“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梁文道说先生“像一碗白粥,熬得刚刚好”,沈从文则说先生“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先生说,人这一辈子活得就是个烟火气。

我喜欢先生的宠辱不惊和烟火气。

一个家境殷实的贵公子,几经人生挫折,却仍对生活充满热情。我敬佩先生的豁达。罗曼·罗兰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在西南联大,面对飞机的狂轰乱炸,“跑警报”他喜欢往松林方向跑,因为那里有卖吃的。“就算被炸死,也不做饿死鬼。”他的乐观源自于他的父亲,家庭底色。

先生被下放到乡镇劳动改造,他说,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李娟同学推荐买了先生的《草木春秋》,因为种种原因,书买来已经是秋天。我正困顿于散文的主题,与我的人生际遇一样,陷入迷茫。《葡萄月令》是他劳动改造那段时间写的,巧合的是我读这本书恰巧从这篇开始。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二月里刮春风。

……

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

九月的果园像一个生过孩子的孕妇,宁静、幸福,而慵懒。

十月,我们有别的农活。我们要去割稻子。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

十一月下旬,十二月上旬,葡萄入窖。

……

读完,感觉是一篇记录,类似日记。没有华丽词汇,甚至形容词也很少。再读一遍,能看到葡萄小苗在发芽。隔两天再读一遍,看得见先生在葡萄架下忙碌,神情专注。仿佛进入一个场景,万物鲜活,很有代入感。与其说是散文,更像是一篇散文诗。

年复一年的农活,在农家人的眼中是常规运动,不知道先生是如何适应的,做得如此娴熟,完全像个专家。先生从小生活优越,家境富裕。用他拿笔的手,扛起沉默的农具做单调的机械运动。从城市到乡村,在精神上曾经历过什么?文字里没有任何情绪,语言极其从容。猜想过或是先生心无旁骛专注于农事,更能分散精神上的不适。庆幸处于人生低谷时认识先生。谢谢先生的乐观,让我还有所期待。

开春就遇见疫情,原本期待的春天希望像是也隔断了,似乎陷入了黑暗。在家待着,看着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星星照常交接,他们不懂人间的疾苦。

想起先生的经历,断断续续写了日记,记录这段特殊时期,更在我的公众号上。想做同样的“机械”运动,分散过分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注意力。相信这是黎明前的短暂黑暗,春天必定会来。

不知不觉间一个月过去,在等待中写了二十多篇日记,收到许多人次阅览点赞。如今新增病例渐渐归零,疫情明显得到控制。启动复工复产,恢复正常运转。这场战“疫”中,十四亿人各自为战,守望相助。我们看到太阳普照大地,人心皆暖。

惊蛰之日,人间已是春天。“先生”于我是一道光。

新闻推荐

一年内两度调岗 邯郸市委副书记薛永纯任河北应急管理厅厅长

据河北秦皇岛市应急管理局网站3月23日消息,3月19日,河北省应急管理厅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桌面推演。厅党组书记宋文玲、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