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笔记本
◇罗学娅
我的妈妈是一位普通退休教师,她常把“活到老、学到老”挂在嘴边,虽然已90岁高龄,却每天坚持学习、认真做笔记,令我钦佩。
妈妈做笔记的习惯,是从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上师范学校的时候养成的。当时给她们上国文和中外历史课的老师是个地下党员,非常体谅贫困学生的难处,他叫同学们上他的课不用买书,只要认真做好笔记就行了。所以,只要是这个老师上课,她都是边听边记,晚上,再用专门的笔记本认真整理一遍,便于今后复习和收存。70多年过去了,这个习惯一直没有丢。
妈妈退休后到城里和我一起生活。按理说,退休了就没什么笔记可做了吧?但妈妈的床头,笔记本却是有增无减:健身的笔记、养生的笔记、看书看报的摘录或简评等等,分门别类,丰富多彩。其中,做的最多的要数养生笔记,十多年前开始,她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看养生电视节目,一边看一边记笔记。
疫情发生前,妈妈的生活很有规律:早饭后,沿河边散步到文化馆广场,和老同学、老朋友做简单的健身操,然后端着自带的茶杯,一边喝茶,一边聊天,11点多回家;午觉后,看书、整理笔记,看养生电视节目;晚饭后,弹半个小时风琴。
疫情发生后,宅在家中的妈妈,有了更多的时间看书读报、做笔记,有一天,她叫我给她找一个新笔记本,说有急用,还强调不用太厚的。
我觉得奇怪:前几天不是才给她换了一个很好的笔记本吗?怎么又要新笔记本呢?尽管觉得有点奇怪,但还是按她的要求,给她找了一个精致的软面抄。
没想到的是,给了妈妈那本软面抄,就发生了一件令我们全家人都费解的事:妈妈雷打不动的养生电视节目不看了,改看每天下午中央电视台抗击新冠肺炎的新闻发布会。她仍然是一边看、一边记,看完之后,马上就开始整理笔记。她还专门制了一个表格,记录反映疫情发展变化的数据,便于与前些天作比较。
在看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她常常为英勇抗疫的医务人员而感动,为势态严峻的疫情而揪心,为新增病例的减少而欣慰。不知不觉,妈妈把这件事当成了“宅”家的每日必修课。
2月13日那天下午,她刚刚整理好笔记,就着急地叫我:“遭了遭了,今天一下子就新增确诊病例15000多人。”
我忙叫她别着急,问她有没有记住这句话:“为与全国其他省份一致,从今天起,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
妈妈恍然大悟:“哦,这么重要的一句话,我咋就没记下来呢?晓得了,我把累计确诊和疑似病人数字加起来,再来看疫情的变化。”
从那天后,妈妈的笔记做得更加仔细了,每次整理好笔记,她都会感叹一番, “对了,对了,今天的新增病例下降到百位数了。” “今天有空床了,病人应收尽收了。”“今天的治愈患者超过5万了”……
就这样,妈妈捧着她的“宅”家专用笔记本,每天关注新闻、做笔记,报告好消息。
报着,报着,明媚的春天就来了。
新闻推荐
八宝山革命公墓,预约祭扫的市民验证预约二维码。八宝山革命公墓,入口的自动体温检测设备。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入口设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