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跟汪曾祺一比 互联网鸡汤只有甩街的份

澎湃新闻 2020-03-21 11:26 大字

原创 莎乐美 新周刊

汪曾祺小说《受戒》绘画,灵性故事至今打动读者。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1920年3月5日,恰逢热闹的元宵,江苏高邮一户地主家庭诞下男婴,户主汪菊生为儿子取名汪曾祺。

高邮水乡,浸染了汪曾祺的少年时代。多年以后,当我们读到《受戒》、《大淖记事》时,不由得对这些冲淡、灵动的故事倍感亲切,它们脱胎于水乡,却又饱含情怀。

今年是汪曾祺的百年诞辰,豆瓣网上出现了“汪曾祺百年诞辰”、“我读汪曾祺”等热门话题,浏览量超过百万,相关内容达到1000篇以上,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人人都爱汪曾祺,浮华年代,他给世人留下了真正的“鸡汤”。

“汪曾祺诞辰100周年”话题下,浏览量接近50万。/豆瓣

“人间送小温”

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汪曾祺,你觉得是什么?这是豆瓣“汪曾祺”小组发起的一项讨论。

有人说是“赤诚”,有人说“生活家”,有人说“好玩儿”、“有味道”,也有人说“可爱”、“率真”。还有一位豆友说,一个人哪是一个词就形容得了的,尤其是汪曾祺这样的人。

了解汪曾祺的读者深以为然,这个老头儿,可“不简单”。

汪曾祺的率真、好玩,离不开故乡的浸染。

他跟你聊吃的时候,可以让人“读过之后,大半夜的,一定要弄点什么吃了才舒心”。

他谈日常小事,会让你觉得“人一定要有点玩心,否则会在无形中迷失自己”。

他怀念起家乡来,说“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令在外的游子心绪万千。

2017年,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汪曾祺的散文集《生活是很好玩的》。读者说,这本书让人觉得生活充满惊喜,撇开所有沉闷和重担,只是享受当下。

《生活是很好玩的》至今仍在畅销书之列。

的确,汪曾祺笔下处处是“偶然的美”。

汪曾祺小的时候,和胡同里的小伙伴玩踢毽子。

他这样描述制作过程:“选两个小钱(制钱),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鸡毛只能用大尾巴之前的那一部分,以够三寸为合格”。

这么几句话,让人心头一亮,眼前仿佛出现一只轻灵跳动的毽子。

汪曾祺很擅长用趣味的方式,来展现看似繁琐的儿时游戏,如此童真未泯的老头,谁不喜欢呢?

鸡毛毽子,曾经是一代人的童年必备。/图虫创意

对于自然万物,他爱观察,也总是心怀热爱。

夏天的早晨空气凉爽,汪曾祺对栀子花“下手”了,写下那段广为人称道的句子: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所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有人看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段话幸好是出自汪老笔下,如果换了其他人,估计要招来一片骂声”。汪曾祺的率真可爱,让人不自觉“宽容”几分。

栀子花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图虫创意

别看他总是乐呵呵的,偶尔也会涌上文人骚客的愁绪。

回忆起童年的小花园,汪曾祺感慨道:“看它(蜻蜓)款款地飞在墙角花荫,不知什么道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

这样的感受,不是流于表面的,而是渗透内里,多少包含着生命有灵的哲学意味。汪曾祺能够做到如此细致,因为他内心装着万物。

在北京生活久了,汪曾祺喜欢看人家遛鸟,观察也非常用心。

在他的描述中,养鸟的人经常聚到一起让鸟儿们赛着叫,这是“会鸟”,决定音色的养成;此外,养鸟人要懂得如何配食,“一般要吃拌了鸡蛋黄的棒子面或小米面,牛肉—把牛肉焙干,碾成细末”。

若不是长时间的用心,一般人绝不会观察到这些细节,可见汪曾祺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有着莫大兴趣,而且说来头头是道。

不管散文还是小说,汪曾祺用独特细致、富有灵性的文字承载着真性情,而真实之中又蕴含温热,这是别致的“汪曾祺式鸡汤”,如假包换的“人间送小温”。

汪曾祺细腻、灵性的文字,让人读来温热。

人可以无知,但不可无趣

按理说,这么一个爱看花遛鸟的老头,很容易被年轻人看成“老古董做派”。

但在豆瓣小组中一项“喜欢汪老的各位,什么年纪?”的讨论下,有430多条回复,其中90后占比超过75%,不少人的理由是“他太有趣了,像个老顽童”。

这正应了贾平凹那句话,“人可以无知,但不可无趣”。而有趣的老头,粉丝也不分年龄。

没想到,90后是汪曾祺粉丝的“主力军”。/图虫创意

汪曾祺的“有趣”,到底是什么呢?

跟眼下互联网的人生法则、饭圈“文化”、网红教义等所展现的“有趣”不同,汪曾祺对生活本身的用心和热爱,才是年轻人喜欢的根本。

细细了解一下汪曾祺的经历,就知道他的“有趣”来自哪里了。

汪曾祺在《自报家门》里提道:“我的父亲是我所知道的一个最聪明的人”,这不仅表现在父亲的多才多艺上,而且他“性情随便,比较有同情心,能平等待人”。

17岁那年,汪曾祺在家给初恋女友写情书,父亲丝毫不计较,甚至“在一旁瞎出主意”。

于是,汪曾祺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都是源于父亲的“言传身教”。

这种亲密的父子关系影响了汪曾祺的性情。

成家以后,儿女们经常叫他“老头子”,连孙女也跟着叫。他说道:“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汪曾祺一家。

反观我们自身的成长,可能大部分人都没有这种幸运。活得有趣,热爱生活,首先得有一个人教会你这些,不是吗?

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后者不仅影响了他的创作,两人还成了一生的挚友。

课堂上,沈从文喜欢天南地北地“胡侃”,常常说起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等人的轶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汪曾祺回忆:“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

有这么一位“气质”老师,也就可以想象,日后汪曾祺笔下那些美而率真的故事从何而来了。它们自由地发芽、肆意地生长,终于枝繁叶茂。

汪曾祺曾说,世上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有两个,一个是父亲,另一个就是沈从文。两个灵魂有趣的人碰在一起,自然擦出惺惺相惜的火花。

沈从文(右)既是良师,也是挚友。

1958到1962年,汪曾祺被划为“右派”,被迫在张家口劳改了近四年。后来提起,他不无幽默地说道:“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这段漫长的劳改生活,在汪曾祺笔下,却显得“妙趣横生”。

有段时间,他的工作是给果树喷波尔多液。这个活看似容易,却需要极致耐心。从喷头的使用,液体喷洒量,到树叶的全覆盖,都要细致对待,一个步骤不慎,就有可能不起作用。

汪曾祺总结经验道:“一、我干不了重活,这活我能胜任;二、我觉得这活有诗意。”

如果换作常人,可能要叫苦连天了,但汪曾祺仿佛自带“有趣”测探器,总能在辛苦、沉闷中找到诗意,这看似随意,却是无可比拟的用心。

果园的活儿,想想就很辛苦。/图虫创意

后来,汪曾祺被派到沽源的马铃薯研究院,专门画马铃薯图谱,这是一段被他称为“逍遥自在”的日子。

上午画花,下午画叶子,等马铃薯成熟了,就画薯块。日复一日,每天如此。他打趣道:“每次画完薯块,就放到牛粪火里烤熟,吃掉。我大概吃过几十种不同样的马铃薯。”

现代人恐怕“看不上”一个小小的马铃薯,但是汪曾祺却对此怡然自得,为什么?

一位读者的解释可谓精辟:“他是一个“知趣”、“知情”的人,对生活有一种“研究”的欲望,每件看似无聊的小事,一旦专注用心地看待,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妙趣。”

说实话,看到马铃薯我首先想到的是薯条。/图虫创意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是一句被许多人当做格言的话,但在汪曾祺这里,有趣这件事情,真是再自然不过了。

活着是很好玩的

汪曾祺已经离开“这个好玩的世界”23年了,但是他教会了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寻找有趣”,这是最为宝贵、也最为长久的意义。

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似乎总少了那么点乐趣。相反,从《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19年十大流行语”中,“996”、“我太难/南了”等词语代表了年轻人被压力笼罩的状态。

光是“996”就让人喘不过气来了,哪还有诗和远方。

无独有偶,豆瓣话题“一线城市生存报告”页面下,浏览量超过5500万,相关内容高达9000多篇。从大多数人的经历可以看出,虽然面对的问题不尽相同,无奈和困扰却是一样的。

年轻人的各种“我太难了”。/豆瓣

你可能要问,时代不同了,“乐子”似乎越来越少,“汪曾祺式鸡汤”还适用吗?

答案是,抛却诸多因素,选择什么样的态度、过什么样的日子,依然由你说了算。

汪曾祺说:“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着那些碧绿深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

光是读这段话,都让人动容。一个善于观察、感受的人,就像“多长了一只眼睛”,善用“眼睛”,会看到更多有趣,所谓无聊也就不再那么显眼。

顺便说一句,会做饭的年轻人,本身是个“有趣人”的概率很大。

做饭这种稀缺技能,谁不羡慕呢。/图虫创意

要说汪曾祺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长子汪朗说:“我们家老头儿是杂食动物。他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什么都能对付两下,而且水平也都还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三杂,看杂书、写杂文、做杂食。”

广泛的兴趣爱好,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的“避风港”。

汪曾祺自称是个“平淡的人”,但是他有那么多“傍身技能”,随处都能逮到好玩的事情,动荡年代尚且如此,何况今天我们拥有更富足的条件和时间呢?

如果你有“十八般武艺”,绝不会感到无聊。/图虫创意

兴趣之外,每个人都要面对一地鸡毛。

有位网友的形容很有意思,“生活就像心电图,一波接一波”。

不管你几岁,要考大学还是找工作,母胎solo还是被催婚,总有无法预料的Hard模式在等着,哪怕喝下去一罐又一罐鸡汤,还是要被种种“我太难了”的时刻暴击。

“太难了”的时候,汪曾祺怎样面对?

他曾经在写给好友朱奎元的信中说道:“唉,要是两件事情不纠着我,我多好。像这样一辈子,大概总应有点成绩。第一,钱。你或许奇怪我应当说,第二,钱,你以为我第一要说别的。”

这事的起因是在西南联大上学期间,父亲没有寄钱给他——像不像你在学校花光了生活费或者刚毕业出来找工作的样子?

因为缺钱,汪曾祺本就敏感的内心被放大了,而这也造成了他与父亲之间某种程度的不和。

他把这段时期的苦闷、忧虑都写进了自己的小说和散文里,用真诚的书写,换来亮眼的希望——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如何平衡生活中的不如意,也是汪曾祺教会我们的事情。/图虫创意

最后,如果用一句话形容“汪曾祺式鸡汤”的精髓,那就是: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1] 生活是很好玩的丨汪曾祺

[2] 人间存一角丨汪曾祺

[3] 专访汪朗:我们家老头儿汪曾祺丨梨视频

[4] 面对苦难,“随遇而安不是一种好的心态”丨新京报书评周刊

[5]“有个汪曾祺,将来必有大成就”丨理想国imaginist

[6] 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汪曾祺诞辰100周年丨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 | 莎乐美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原标题:《跟汪曾祺一比,互联网鸡汤只有甩街的份》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沉下心”亮实招“点对点”解难题 汉中多措并举转移就业60.3万人

本报讯(记者周芳芳通讯员张磊)在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一边是防控战线的严阵以待,一边是复工复产的刻不容缓。春节以来,汉中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