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ICU”上的生死时速
3月3日下午2点许,120急救中心接到指令: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一例新冠危重病人因病情恶化,需紧急转运至上级定点医院进行救治。时间就是生命,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争夺生命的转运行动就此开启。
“患者,女,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无创呼吸机高流量通气下血氧饱和度仅能达到90%,呼吸不平稳,随时可能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病情之重,让负责转运工作的120急救人员黄艳感到一阵揪心。
黄艳,原协和江南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火线支援江夏120急救中心20余天,转运的危重病人50多人次。但是,这个女病人的情况却出乎她的预想,巨大的的压力就像笨重的防护服和箍紧的眼罩一样束缚着她。
120团队到达病房,患者病情仍在继续恶化,一度呼吸急促浅快,无创呼吸机高流量给氧条件下指脉氧饱和度只能达到70%,意识丧失。
“先抢救病人,再考虑转运。”呼吸科副主任鲁友义随即组织抢救,黄艳迅速转变角色加入抢救,协助麻醉科医师陈娟及护士团队一起进行镇静肌松、预给氧、气管插管、吸痰、清理口腔、呼吸机治疗等一系列操作后,患者逐渐好转。
这时大家心里都清楚,转上级医院是当务之急。然而病人现在已气管插管,转运要求需更换便携式呼吸机,给120转院带来巨大挑战。紧急会诊、重新拟定转运流程十分钟内完成。但是,需要一名熟练掌握呼吸机治疗知识医生随车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病人情况特殊,我是ICU医生,路上帮忙调整呼吸机参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ICU副主任医师陈浩主动请缨,作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之一,陈浩放弃休息从驻地酒店火速赶到隔离病区,加入转运团队。
有了ICU专家的加入,转运小组瞬间振作起来,“重症+麻醉+呼吸”强强联合一定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途中安全。
警笛拉响,蓝色的警灯闪烁,120救护车飞奔离开医院。有创呼吸机、双通道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灯光闪亮,每个人都紧盯着各自的监测数据。
ICU专家陈浩负责途中病人呼吸机,麻醉医师黄艳负责途中协调和镇静镇痛治疗,呼吸科医师盛翔负责病情变化,120护士王雨晴负责途中护理及病情监测。“移动ICU”各自运转。
在狭小的负压救护车里,大家通过眼神交流,快速忙碌处理各自突发的问题,摇晃着的车厢、笨重的防护服和慢慢被雾气模糊的护目镜防护面屏使得平时简单的操作变得异常困难。
患者躁动呛咳,指脉氧饱和度几秒钟内下降至80%,陈浩果断调大呼吸机参数,增加通气。并握着病人的手喊到:“有点不舒服不要乱动,我们在120车上,加油!”
病人似乎听到了安慰的话语不再躁动,同时黄艳加大镇静药物剂量,渐渐地病人安静地睡着,氧饱和度渐升至最好96%······病人的胸廓起伏、气管导管接口、氧气瓶的氧量、呼吸机的电量、呼吸波形的变化、心电图波形和数字的跳动、输液通道的液滴,车上任意的一个响动,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手上随时在处理着变化。一路惊心动魄,一路胆战心惊。
车辆转弯,为了避免病人剧烈晃动,盛翔半跪着稳稳扶住;输液完毕更换药剂,晃动的车厢对准输液瓶接口,王雨晴需要两个人扶住她才能艰难完成。
短暂而漫长的25分钟行驶,患者终于安全抵达医院湖北省人民东院,随即将患者送至呼吸重症监护室。
此时,历时4个多小时紧绷的弦终于可以放松下来,只是防护服里早已湿透的衣服让他们觉得不怎么舒服。归途中,所有人都安静的闭目养神,他们知道,只要疫情一天不结束,就要抓紧时间随时休息,随时为救治转运病人变换身份。所有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生命向生的希望急速摆渡,一切的辛苦在病人安全转运到达后都是值得。
回到医院,“临时移动ICU”组员默契的互相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后各自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淅沥了一天的雨渐渐停了,天空中云层开始慢慢散开,就像持续向好的疫情。
来源: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作者:记者徐旭 张春红 陈林
原标题:《“移动ICU”上的生死时速》
新闻推荐
新华社武汉3月5日电(记者黎昌政、廖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非新冠肺炎患者如何看病就诊?近期,武汉市卫健委定点医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