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创新研发的系列成果,推动了国内外水电工程技术的进步 从“无坝不裂”到“天衣无缝”
112项世界之最、934项发明专利、135项三峡工程质量标准,“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历经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实战的建设者们,坚持科技争先,勇攀技术高峰,在无缝大坝浇筑、国产巨型水轮机组调试安装、大型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等领域,诞生了一大批技术创新和重大奖项,一次次打破业界纪录、创造世界奇迹。今年年初,由中国能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中国能建第五次获此殊荣。
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实现梦想的道路是崎岖的。“葛洲坝工程是三峡工程的反调节水库,本来应该在三峡工程之后或同时进行。”葛洲坝集团原总工程师、90岁高龄的孔祥千说,受限于技术条件,三峡工程迟迟没有开工,为缓解华中地区工业用电的紧缺局面,中央决定先建设葛洲坝工程,将其作为三峡工程的试验坝。
葛洲坝工程建成30余年来,培养锻造了一支强大的设计科研、施工建设人才队伍,积累下宝贵经验。20世纪90年代初,葛洲坝建设者转战三峡,作为主力军承担了三峡工程65%的建设任务。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总量达2800万立方米,是葛洲坝工程的2.5倍。
如何利用好坝址,解决“无坝不裂”的难题,成为三峡建设者首要面对的挑战。
“针对气泡、错台、漏浆、蜂窝……这些大坝混凝土浇筑的‘常见病’,建设者多措并举,细化改进,确保浇筑‘内实外光’、精细至极。”葛洲坝集团三峡指挥部原指挥长、总工程师陈笑霖说,葛洲坝集团研究提出三峡大坝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理念,形成大坝混凝土配制新技术,研制具有高耐久、高抗裂、且施工性能优良的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技术措施纳入行业标准。
三峡大坝浇筑采用个性化和智能精细化温度控制,首次实施全过程混凝土温控防裂关键技术,提出了大仓面3米~4.5米厚层浇筑施工技术,解决厚浇筑层散热难题,突破浇筑层厚和层间间歇期的限制,克服了国内外水电建设中“无坝不裂”的顽症。
在现场,质检验收专家组不住感叹:“建设者们创造了奇迹——大坝右岸连发丝般裂缝都没有,二期浅层裂缝经修补没有留下任何隐患,创造了大坝浇筑‘天衣无缝’的世界奇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相当于20座百万千瓦级电站。葛洲坝集团承担了18台70万千瓦机组的安装调试任务,其中,14台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产化机组。
由葛洲坝集团首创的机组快速安装技术发挥了强大威力:在三峡左岸电站,创造了在同一电站年装机投产210万千瓦和70万千瓦机组安装工期290天两项新纪录;在右岸电站,创造了一年内安装投产4台全国产化70万千瓦机组的世界纪录,8台巨型机组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全部投产。
经过12年奋战,三峡工程四大电站、两种机型、三种冷却方式的机组安装调试难关逐一被攻克,机电安装堪称精品。葛洲坝集团也成为世界上首家全面掌握全部冷却方式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调试技术的企业。
一系列新纪录诞生的背后,是建设者的智慧与匠心。据统计,在三峡工程机电安装及金属结构制造安装中,葛洲坝集团先后完成“国家级工法”6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项,出版专著3部。
截至目前,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已将三峡工程中创新研发的混凝土高强度施工技术、混凝土防裂技术及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等成果,推广应用到向家坝、锦屏、小湾、大岗山、观音岩等一批国内重点水电工程,以及缅甸耶涯水电站、埃塞俄比亚GD3 水电站、巴基斯坦NJ 工程、阿根廷孔拉水电站等多个国际水电工程,推动了国内外水电工程技术进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电工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水电清洁能源优质快速开发奠定了基础。
新闻推荐
桂从路在武汉关闭公共交通的当天,多个志愿服务群同时成立,上千名民间车主加入了志愿车队。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义务接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