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中国体育生产企业如何“战疫”又复工 记者走进羽毛球厂第一线

铜都晨刊 2020-03-03 11:49 大字

新华社贵阳3月2日电(记者李春惠 李凡)羽毛球如何制成?许多人打过羽毛球,但对其生产过程并不了解。记者日前走进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家羽毛球生产企业的车间,了解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的复工生产过程。

位于锦屏县经济开发区的贵州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门口墙上新贴了两张纸,一张写有“疫情期间体温测量点”,另一张上是“贵州健康码”扫码操作指南,一名女员工戴着口罩、拿着体温枪正为进入车间的员工测体温。“员工需要扫码合格、体温正常才允许进入。”公司生产经理胡兵介绍说。

在插球车间,几十台植毛机轰鸣着,每台机器前站着一名操作员。记者走近其中一台,能清晰听到均匀清脆的“哒哒”声,这是机器每次把鸭毛送入球头时发出的。每个球头要插满一圈羽毛,约有十来根,长度一致,连毛梗的粗细,毛片的厚薄、外形都几乎一样。

36岁的潘平是植毛机操作员,她戴着口罩对记者说,这些羽毛经过洗毛、晒毛、烘毛、分类等程序,经过机器分类后,相同规格的羽毛将作为同一批产品的原料进行加工。

潘平家住敦寨镇敦寨村10组,离厂不远,每天骑10分钟左右电瓶车上班,“不是体力活,技术也不难,每个月工资两三千元,主要考虑就近务工可以照看上小学的孩子。”

在结线车间,每一个操作台上摞着几箱刚从植毛车间运过来的半成品,几十名女工坐在各自操作台前,双手指尖快速飞舞着,用白线将羽毛球扎牢。记者看到,操作台之间较为宽松,纵向距离超过1.5米,横向距离超过3米。“疫情期间,特意调宽了距离。”胡兵说。

胡兵介绍,生产一个小小的羽毛球,总共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产品销往国内多地,以及丹麦、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市场价从50元一打到200元一打不等。

“订单很多,2月15日贵州取消疫情防控省内交通卡点后,2月17号我们就复工了,厂里需要的防护物资已由政府帮忙基本解决,150多名工人已经到位。”胡兵说,2017年,该公司以产业扶贫的方式落户贵州锦屏经济开发区,员工全部来自周边村寨,只有几名技术人员来自外地。目前他们已回到锦屏,经过了核酸检测等程序正准备到岗上班。

“去年公司一个月生产10万打左右,今年要达到月生产20万打的目标,因此还要招300多人。我们准备通过人社等部门把信息发出,再组织招工扩大生产。”胡兵说。

新闻推荐

郊区“四送一服”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本报讯(方文婷杨纲要)疫情发生以来,郊区充分发挥“四送一服”工作机制作用,聚焦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帮扶园区企业克服困难,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