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战“疫”在路上,防疫知识知多少

绵阳日报 2020-02-11 08:04 大字

病毒会通过气溶胶传播感染人吗?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对于病毒传播途径的描述,除“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外,新补充了“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此前,已有多篇国际期刊论文研究了其他呼吸道病毒的气溶胶传播情况。那么,什么是气溶胶?什么情况下病毒会通过气溶胶传播并感染健康人?公众如何防护?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气溶胶实验室负责人要茂盛教授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解答了相关问题。

问:什么是气溶胶?什么情况下气溶胶会传播病毒?

要茂盛:气溶胶指在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颗粒直径一般小于100微米(0.1毫米),我们熟悉的PM2.5就是一种气溶胶。病毒气溶胶是生物气溶胶的一种,生物气溶胶指悬浮在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真菌、花粉以及其他来自生物的副产物等。飞沫其实也是生物气溶胶的一种,只不过来源于人,人呼出来的是高湿度的生物气溶胶颗粒。如果是病人呼出的气溶胶,可能包括病毒等多种病原体。

问:现在是否有证据证明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国际上有已发表的论文对此做过研究吗?

要茂盛: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大家还在研究与推测中。目前没有直接实验证据表明该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感染健康人,但在封闭和半封闭狭小空间内气溶胶传播感染应该与飞沫传播感染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此前国内外就有很多学术论文研究了其他呼吸道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情况。比如,2004年中国香港学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分析香港淘大花园多人集中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的案例,推断病毒是通过楼宇间的气溶胶传播。此外,还有学者发表论文,利用雪貂研究了禽流感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能力。

问:气溶胶更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传播病毒?

要茂盛:在通风条件不好的封闭或者半封闭的情况下,病毒更容易通过气溶胶传播。在通风条件不好且比较狭小的空间里,患者呼吸、咳嗽、打喷嚏产生的携带病毒的气溶胶浓度会马上累积起来,很快升高。一段时间后,在其内的健康人感染概率会非常大。但吸入病毒不一定就会感染,取决于吸入的剂量与活性,剂量低且活病毒少,感染可能不会发生。不同病毒情况不一样。

问:在户外开放空间,通过气溶胶感染病毒的概率是否比较低?人们可以放心到户外散步吗?可以开窗通风吗?

要茂盛:在户外没有病人的情况下,因气溶胶传播而感染病毒的概率非常小,可以说跟中彩票的概率一样大,所以我们还是可以放心到户外散步和开窗通风的。在户外如公园这种开放环境中,病毒很快被稀释,浓度会显著减少,距患者比较远的健康人即使吸入,也是小概率事件,剂量不足以导致感染,不需过度担心。当然,如果靠近某些特定地点,病毒排放源浓度强且持续,附近的空气存在风险,需要考虑防护。

问:在室外环境,有没有所谓的“安全距离”,可以远离病毒的气溶胶传播?

要茂盛:其实也跟风向和空气污染物有关。在室外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气溶胶有可能顺风传播很远,但浓度和感染能力被大气稀释和衰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使健康人吸入,剂量也会很小,活性也显著衰减,不会致病。如果健康人周边有患者,没有任何防护,一般至少要保持两米以上的距离,当然越远越安全,绝对安全距离没有定论。此外,如果空气中污染物比较多,特别是有氧化性的污染物如臭氧、氮氧化物等的存在,会显著影响病毒活性。

问:提到病毒的沉降,有观点认为人们回家后要清洁自己的鞋面和鞋底,以防把沾染病毒的尘土带回家,有必要吗?

要茂盛:病毒确实会附着在气溶胶颗粒上沉降到地面,人在走路时可能会把地面上的病原体带起。因此去过公共场所,特别是去过医院,鞋子可能会沾有含病毒颗粒。特别需注意,现在不要让小孩在公共场所玩跑打闹,小孩由于身高原因,非常容易吸入地面扬尘中的病毒。如有病人排放物沉降在地面上,而且浓度高,一旦吸入后感染风险比较大。如有患者到过电梯间、饭店包间等小的密闭空间,地面灰尘中可能有患者排放的含病毒颗粒,应注意防范,一定要多清洗、消毒。

问:还有哪些相应的防护建议?

要茂盛:公众要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勤洗手、戴口罩。需要注意口罩防护效果并非100%,即便是N95口罩,国外研究报道也有20%的失败率。口罩有漏气问题,病毒气溶胶可能从口罩和面部之间的缝隙以及漏气孔被吸入。健康人还是要远离暴露源,特别是在封闭和半封闭的有病人待过的空间,即使戴口罩也有感染风险。此外,由于带静电的衣物会更容易吸附带有病毒的颗粒,我想提醒医务人员注意经常释放衣服的静电,可通过触摸接地金属物品的方式释放静电,从而减少衣服吸附病毒的数量。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彭茜)

疫情下,我们需要一直佩戴口罩吗?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室外、家庭、工作等环境中,我们都需要一直佩戴口罩吗?专家说,这需要区分具体场合情况而定。在9日举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为市民详细介绍了不同场合下使用口罩情况。

——在室外环境中:

庞星火表示,当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时,不需要佩戴口罩;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在建筑工地、野外郊游等室外环境工作或活动的人员,原则上可以不佩戴口罩(职业防护例外)。

但参加演唱会、大型赛事等集会的人员,在商业街等室外公共场所可能与他人密切接触的人员,交警、公路稽查等执法人员,公交车站引导员等服务人员,以及其他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有关人员应该佩戴口罩。

——在家庭环境中:

人们在家里也需要戴口罩吗?庞星火指出,家中无密切接触者原则上可以不佩戴口罩。但家中有密切接触者时,其他家庭成员应避免进入密切接触者房间,必须进入时应佩戴口罩。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密切接触者单独居住,可不戴口罩;在进入和家庭成员共用的空间时应佩戴医用口罩。

——在工作环境中:

假期结束,人们进入工作状态,办公环境下是否需要戴口罩?

“处于单人办公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原则上可以不佩戴口罩;处于多人办公环境下的工作人员,办公环境宽松、通风良好,且彼此间确认健康状况良好情况下也可以不佩戴口罩。”庞星火说,但其他工作环境或无法确定风险的环境下应佩戴口罩。

——在其他场所环境中:

应当注意,在超市、农(集)贸市场需要佩戴口罩,医院、机场、火车站、地铁、公交、飞机、火车、超市、餐厅等相对密闭场所都需要佩戴口罩;公众处于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等密闭小环境时,也应佩戴口罩。

“总之,在密闭空间、人群聚集、人与人接触时,大家都要规范佩戴口罩。”庞星火指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佩戴口罩时,通常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在佩戴口罩前和摘除口罩后都应注意手卫生。

此外,专家提醒,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在弄湿或弄脏时应及时更换,废弃口罩切勿随地乱扔,应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处理。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魏梦佳)

关于消毒世卫组织这么说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如何有效消毒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在其中文网站刊文提醒,虽然酒精、含氯消毒剂、高温、紫外线等均可用于消毒,但一定要注意方法。

为“彻底”消毒,有人选择全身喷洒酒精。世卫组织提醒,全身喷洒酒精或含氯消毒剂不会杀死已经进入体内的病毒,且喷洒此类物质可能对衣服或口鼻眼处的黏膜造成损害。需要注意的是,酒精和含氯消毒剂可能对物体表面的消毒有用,但必须遵循适当的使用方法。

有传言称公共厕所等处的干手器可在30秒内杀死新型冠状病毒。对此,世卫组织专门辟谣说,干手器不能有效杀死新型冠状病毒。为防止感染病毒,应经常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或用肥皂和水洗手,并在洗净后用纸巾彻底擦干或用暖风干手器彻底烘干。

至于紫外线灯,则不可用于手部或其他皮肤部位的消毒,因为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皮肤过敏。

除消毒误区外,网上还出现了不少会误导公众的防感染“偏方”。世卫组织明确指出,没有证据表明食用大蒜、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使用漱口水或是往鼻腔滴香油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取快递最好佩戴口罩和手套

疫情当前,网上购物成为很多人获取生活物资的首选方式,但也引发了一些担忧,快递会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吗?中国疾控中心日前公开表示,一般情况下,快递包裹在运输过程中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可能性小,目前尚未有因接收快递而感染新冠肺炎的报道。

最新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显示,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中国疾控中心建议,取件人无论是在家接快递还是到小区门口取快递,最好佩戴口罩和手套。处理完包裹后要及时摘下手套,并用流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要避免人员聚集,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请快递员将物品放在快递柜。

据了解,国家邮政局日前印发《疫情防控期间营业网点操作规范》,目前全国的邮政和快递基层营业网点均在按此执行。

规范要求,营业人员上岗必须准确测量体温、正确佩戴医用口罩,对各类用品用具进行消毒,每隔2小时对营业现场使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投递人员要正确佩戴口罩做好防护,到岗和归班都要进行体温监测。在投交邮件快件前要与收件人电话联系,确定投交方式,尽可能投送至智能快件箱,避免感染风险。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记者温竞华王秉阳)

新闻推荐

因为有你 一个武汉在辽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自述

新华社沈阳2月10日电(记者于力于也童)9日下午4点多,刘佩(化名)在两位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走出丹东市传染病医院,久违的新鲜空气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