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疫情漩涡中 武汉除夕的冷与热

澎湃新闻 2020-01-26 14:31 大字

【编者按】

又逢一年辞旧迎新时。此刻不论你身在何处,相信都会与家人团聚、和老友重逢。回到熟悉又陌生的家乡,你会有什么发现和感触?难得的相聚,大家坐在一起又会聊些什么?

2020年新春之际,澎湃新闻推出“围炉夜话”专题。区别于浮光掠影式的简单记录和宏大叙事,我们希望呈现的、似乎是碎片般的景象,但又意味深长,蕴含着这个国家的另一些细节。 

自从禁燃禁放这些年来,武汉的除夕总是静悄悄的。

按照我家的惯例,除夕前亲戚们就会往来吃年饭。前些年,外婆会至少提前半个月来准备年饭要用的食材,到吃饭的当天,一大桌鸡鸭鱼肉端上来,冒着热气的粉蒸肉,堆成山的珍珠丸子,两盘炸藕夹,再来一大锅排骨莲藕汤,看到它们,这个年就过得丰腴。

这两三年,随着外公外婆年龄渐长,身体也不如过去硬朗,我们家的这顿饭变成了在餐厅订包间的形式解决。不变的还是那些人,围坐成一桌,男人们喝酒,女人们聊天,家长里短。

1月20日,腊月二十六,是今年我们家吃年饭的日子。我妈很早就给我打好招呼,希望我尽量可以在这天之前回武汉,也好赶上这顿饭。加上今年春运火车票实属难买,好不容易抢到一张1月18日从北京回武汉的票,倍感珍惜,哪怕当天武汉市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超过50例。

四天后,大年三十,湖北省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湖北省卫健委对外通报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进入第二波流行的上升期。这场发端于去年12月的疫情,以武汉为中心,扩散至除西藏之外的全国各省区,正一步步让漩涡中心的“大多数”武汉人感到警觉。

为什么不是“全部”武汉人?

由于我家离外婆家很近,走路20分钟的距离,往年我都会和我妈在除夕当天再回外婆那里吃顿午饭或晚饭,特别是我到北京工作后的这5年,常年不在武汉,我妈就总是希望我趁春节休假多去给外公外婆拜一次年,算是为聚少离多做一点小小补偿。

即使是今年这种情势下,我妈还是坚持想要我再去给老人拜年。除夕这天,武汉下起连绵细雨,天阴沉,像极了当前武汉人都集体情绪。

除夕,武汉主干道友谊大道上车流稀少。 本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汤琪  图

“我戴一层口罩就可以了吧。”我出门前对我妈说。

她笑称,“可以吧,我们走过去20分钟就感染的话,那大家都感染了。”

我家住在大学社区里,出门总会经过校园。小时候喜欢放假,不仅是因为我自己不用上学,也是因为大学的学生都放假后,我的世界能清静许多。今年的大学校园着实“静”,也着实“冷”——过去东南西北皆可通行的校园只留了正门一处进出,保安人员在门口拿着体温枪给试图进校园的人测体温,校园内空空如也,校门外的大街上,来往车辆也寥寥可数。

除夕,武汉紫荆医院外仍有一两家商店营业。

外婆的耳朵依然不太好,需要很大声对她说话才听得见;外公步履依旧蹒跚,拿着筷子的手夹饭菜时,还是会不自觉地颤抖,这都是我熟悉的“年味”。

但当我与外婆交流过后发现,那些充斥在我的手机里多日的疫情信息,外婆几乎不知情。每天准点收看电视新闻和天气预报的老人,对疫情的严重性一无所知。

要说武汉人的这个鼠年新年过得“静悄悄”,应该只说了一半。托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福,在“人人都是传声筒”的时代,武汉人的手机微信群其实并不静悄悄,相反可以说是“爆炸”般热闹。

这种热闹,一方面体现在对疫情的关注,包括对物资求援信息的转发,对新闻报道的转发,同时也包括对难以查证真伪的视频和消息的转发。和17年前相比,我们拥有更多元的网络社群,同时也经受着更多变的纷纷扰扰。

然而,像外婆这样被网络“隔离”的一代人,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信息孤岛。在当前抗击疫情的大环境下,那些在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游刃有余者,是否也可以回望一眼身边的这些老人,并拽他们一把?我想,把这一座座孤岛串联起来的方式,应是后辈们真实的陪伴和寄挂。

除夕,一名外卖员正在送餐。

我妈反复且大声地给外婆讲这次的疫情,说来说去都不如一句“您就把这次也当非典对待”来得有效。除了一些春节常送的礼盒之外,我妈还拎了一大瓶酒精给外婆,督促她哪怕春节期间天气好转也不要出门了。

“好的,好的,不出门。”外婆佝偻着背,笑着对我们说,她房间里的电视声依旧洪亮,武汉的雨到大年初一也还没有停。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火神山医院土地平整基本完成,中建三局:不让一滴污水进入外部环境

记者|曾金秋编辑|武汉在建的火神山医院土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中建三局对界面新闻透露,项目污水处理部分已经提前进场施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