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迎新春 □新华社记者 张悦姗 李劲峰
清晨7点的武汉江汉二桥下,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从这里流过,急匆匆地奔向长江的怀抱。桥墩旁,江汉二桥冬泳队的十几名队员脱下棉衣羽绒服,换上泳衣。
短暂的热身后,大家吆喝着嗓子、唱着歌,一步步蹚水,让冰冷刺骨的江水慢慢漫过脚踝、膝盖、腰部、胸口……五分钟后,队员们陆续回到岸上,皮肤通红,容光焕发。
蒙蒙细雨让武汉气温低至1摄氏度左右,而汉江水温在5摄氏度左右。队员们说,他们特意选择在汉江冬泳,因为汉江的水温比长江更低,更刺激。
江汉二桥冬泳队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从小在江边长大的李昌雄对第一次冬泳的感受记忆犹新:“第一感觉就是冷,刺骨的冷,寒气直往身体里钻。”
李昌雄第一次冬泳是在1998年。他回忆是在队友带领下尝试的,游了不到十分钟,感觉很刺激、很兴奋,“靠自己的意志战胜寒冷,我喜欢这种感觉”。
随着周边居民参与健身意识逐步增强,李昌雄身边越来越多人加入冬泳队。现在队伍中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40多岁。
“冬泳能磨炼意志,还能预防感冒。”现在担任冬泳队教练的李昌雄说,每次下水前,队员们都要热身,活动开筋骨再下水。游完上岸后再继续锻炼,或跑步两三公里,下雨天就在桥墩下折返跑,或者大家一起跳绳,直到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止,“这种全身在冷水中浸透,再运动起来、毛孔张开的感觉,特别爽”。
72岁的朱永宏老人是冬泳队元老。跳完绳,他说:“刚开始冬泳时,很多亲戚朋友、路人看到大冬天早上,不呆热被窝,偏要换上泳衣、下冷水游泳,都感觉有点怪,觉得我们是不是有精神病。但他们感受不到这种在冰冷江水中,靠人的意志挑战大自然的酣畅。在刺骨的江水中游泳,需要绝对的勇气,但同时也多一分体验,增添一份人生风采。”
不少冬泳爱好者们,偏爱在雪天冬泳。“一大早起床,最早看到城市雪景,走到江岸边,看到长江、汉江两岸白雪覆盖,就会捧上雪抹在身上。”李昌雄说,一边奋力游泳,一边欣赏雪景,这种感受应该很少人能切身体会到。
曾小梅今年59岁,是江汉二桥冬泳队的队长。她一直有运动的习惯,打羽毛球、骑山地自行车,一年四季不间断。她说,冬泳队现在每个月1日都会组织横渡长江或汉江,风雨无阻、冰雪不变。
“选择在每月第一天冬泳渡江,也是寓意为整个月生活开个好头。”曾小梅说,希望通过冬泳来提醒、鞭策自己,鼓起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冬天来了,春天也就近了,我们都在冬泳中挑战自我,迎接春天的到来”。
虽然冬泳能锻炼身体,但也不能逞强。曾小梅介绍,初次尝试冬泳千万不能单独下水,冬天水温低,游泳动作容易变形,相比平时游泳要降低动作频率,避免出现恐慌和抽筋等危险情况。
根据多年冬泳的经验,队员们掌握了一个规律:水温1摄氏度,冬泳1分钟;水温5摄氏度,就游5分钟。下水后如果身体感受不到寒冷,就要抓紧起水,不然就会“打摆子”。冬泳时遇到船舶同行,一定要提早避让。
据武汉海事部门介绍,在长江、汉江中游泳,尤其是渡江,多少会影响航道通行。在满足群众健身需求的同时,海事部门也呼吁公众尽量避免在主航道与水源保护区游泳,在遇到船舶通行时,切勿横越船头渡江,避免对人身和航行产生安全隐患。
武汉水系众多,10多座大桥横跨长江和汉江。据估算,武汉市每年固定参加冬泳的市民有数千人,几乎每座桥的桥墩都是冬泳队的聚集地。有的市民每天坚持游泳渡江上班,同时参与长江救援志愿服务,还常常自发捡拾江边的垃圾,保护生态。
“经常游长江、汉江的人,都会对它们充满深厚的感情。新的一年,希望把身体锻炼好,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冬泳,参与到长江、汉江的保护中来,让江水在保护中更清澈,让生命在运动和挑战中更健康!”队员们说。
新闻推荐
“共圆小康梦,欢乐过大年”,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即将拉开帷幕。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召开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