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封 面 评 论“木兰”换壳:科研为何沦落至此

华西都市报 2020-01-21 02:03 大字

封 面 评 论 □李晓亮

非程序员最近关于Python的印象,估计来自房老板潘石屹。去年还是“潘木匠”,热衷秀各种匠心大作。还曾约战手工耿及网红大佬,线下切磋,吸睛无数。

甚至带动身边房老板朋友,转战木工。到处都是诸如“财务自由后,疯狂解锁的灵魂会多有趣”的新闻。

不过,潘总又开发出新兴趣,要学习Python语言。近来每天发一段代码询问程序运行结果。他表示,这种语言四岁孩子都能学,并总结四点心得:打开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钥匙;打开知识世界大门最直接的钥匙;将知识、经验系统化、程序化;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这么说,编程特别是Python语言,从娃娃抓起,百利无一害。其实,编程教育,确实在稳步推进。比如国产“木兰”系统,现已投入中小学、幼儿园使用涵盖18省市共700所中小学。

最近这个“木兰”才是最火的Python新闻,一举抢了潘老板风头。“国产编程语言‘木兰’被指套壳 开发者道歉 官方:当事人停职检查”(1月19日澎湃新闻)。针对质疑,项目负责人、中科院计算所编译实验室员工刘雷回应,木兰语言在8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本团队开发的,32位的是基于Python开源编译器进行的二次开发。

所谓的二次开发,到底原创性有多少呢?网友下载发现,“木兰”图标与Python生成图标完全一致。文艺创作,所谓借鉴致敬等抄袭侵权,多少还要本土化“融梗洗稿”,不能照搬。就算不懂编程,看着雷同图标,也会疑问连皮肤标识都懒得换一下吗?是把网友都当白痴么?还敢采访中,大言不惭,“完全自主开发”。这让人想到此前中科院主管核心刊物上,师生档自留地——奇葩论文,及山西社科院主管期刊,父子档自留地——十岁娃散文专栏。一周前中科院才介入调查论文,现又来个“木兰”换壳。

科研学术,如同儿戏。学界自净,岂能让人放心?此前这种“换壳”行为,只是一般手机界营销把戏。换代只换壳,“科技以换壳为本”。但中科院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如果旗下屡屡爆出“师娘女德、木兰换壳”等学界丑闻,不光是声誉受损。如还不真正重视,断腕自新,任由如毒瘤般学术不端,在学界肌体蔓延,长此以往,病入膏肓,伤及科研学术命脉,对国家未来都是大祸。

新闻推荐

她长得美就算了 还这么有爱心

田瑞敬,女,1982年8月出生,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人,企业家。2019年11月,田瑞敬入选“中国好人榜”。田瑞敬(右一)给孩子们带去新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