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第一桥 一桥跨南北 天堑变通途 《人民日报》记者范昊天
图①:武汉长江大桥钢梁架设情景。(资料图片)
1949年以前,武汉江面上没有大桥可通行,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之间运输全部由往来于武昌和汉口的驳船和轮渡接转。新中国成立前夕,李文骥、茅以升等桥梁专家联名提议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被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项目。
1955年7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动工建设,两年后胜利竣工通车。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天堑”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梁,结束了我国不能修建深水基础和大跨度桥梁的历史,培育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建桥大军”。
亲历者说
刘长元:87岁,原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副总工程师,武汉长江大桥的施工建设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武汉三镇三足鼎立,相互之间来往很不方便。新中国一成立,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就指示铁道部筹建武汉长江大桥。”刘长元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他对当时的情形记得很清楚。
长江水深浪急,桥墩建设是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难题。刘长元介绍,原本初步设计的施工方案是采用传统的“气压沉箱法”:先将一个大沉箱沉入江底,充入高压空气排出江水,供工人下到江底直接施工。但由于桥址处流量大,流速急,地质情况复杂,这种方法只能在枯水期进行,不仅对施工人员存在安全风险,而且会延误工期。
中国技术人员和苏联专家共同研究,开创“大型管柱钻孔法”修建“管柱基础”:先将空心管柱打入江底岩面上,再在岩面上钻孔,在孔内浇筑混凝土建桥墩。“就像用钻机将矿山钻开一样,过去都是在旱地施工,水上施工在国际上还没有先例。”刘长元说。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武汉视察时,游泳横渡长江,见大桥初显轮廓,挥笔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名句。一年后的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整个武汉沸腾了。
过了没多久,汉阳建桥新村派出所时任所长王卫民却烦恼起来。不少家庭新生孩子,都想取名叫“建桥”“汉桥”。尽管工作人员反复劝说,同年、同月、同名字太多,会给户口管理造成很多麻烦。但那两年,在建桥新村派出所登记的婴儿中,仍有25个叫“建桥”,15个叫“汉桥”,8个叫“建成”。
参观贴士
武汉长江大桥是武汉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公众可从武昌岸黄鹤楼附近或汉阳岸龟山公园南门附近,通过引桥步行至公路桥面参观;也可在两岸桥头堡乘坐电梯到达桥面后一览江面美景。
正在建设中的桥梁博物馆,是中铁大桥局投资建设的国内首家综合性桥梁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汉阳区四新大道上的中铁大桥局桥梁科技大厦,由桥梁博物馆室内馆展陈及室外桥梁主题公园艺术项目组成。室内馆由序厅、中国古代桥梁、中国近现代桥梁、世界桥梁博览、桥梁科技发展、桥梁文化展示、建桥国家队的光辉历程、桥梁互动体验等部分组成。
新闻推荐
新华社武汉1月13日电武汉市卫生健康委13日晚发布通报称,2020年1月12日0时至24时,武汉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