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征途是星辰大海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意味着人类向宇宙未知地带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开阔。未来将着力确保装置高效、稳定、可靠运行,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
大器晚成,问鼎射电望远镜之巅
“中国天眼”的灵敏度达到世界第二大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可有效探索的空间范围体积扩大4倍,使科学家有能力发现更多未知星体、未知宇宙现象、未知宇宙规律……
验收会上,中科院院士武向平等6位专家分别宣读工艺验收、电波环境保护等验收意见,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沈竹林宣布“中国天眼”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备了开放运行条件。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认为,通过国家验收意味着“中国天眼”完成了工程师和科学家之间的交接棒,“火力全开”投入科学观测,接下来两三年内将有一系列重要科学产出,同时进一步稳定望远镜的性能。
“中国天眼”是建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设过程中攻克了望远镜巨大体量、超高精度等技术难题。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学家20世纪90年代提出设想后,“中国天眼”历经论证、立项以及5年半的艰苦建设,望远镜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
目光如炬,摘星于百亿光年之外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中国天眼”3年前落成启用了,为什么如今才验收呢?实际上,要实现科学家的各种观测意图,达成稳定可靠的灵敏度,对望远镜来说并非易事。
从世界最大到世界最灵敏,正是“中国天眼”3年来一刻不停调试和试观测的目标和成果。它的观测范围能企及河外星系甚至百亿光年之外的宇宙边缘。
灵敏度和分辨率是射电望远镜的两大核心指标。由于星体距离地球十分遥远,到达地球时能量微弱,灵敏度是科学家发现暗弱天体的能力,而要想进一步看清遥远天体的真实面貌,就要依靠分辨率。
“灵敏度是最‘硬’的指标,基本由望远镜的口径限定死了。相比之下,分辨率则可以通过多台相对小的望远镜协同配合来提高。”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钱磊介绍。
“开创了建造巨型射电望远镜的新模式,突破了传统望远镜的工程极限,采用全新设计方案、口径更大的‘中国天眼’,比国外同类望远镜的调试期更短,远超国际惯例和同行预期。”姜鹏说。
一眼当先,大装置牵引科技创新
重大突破,科研仪器先行。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柯伽认为,天文学乃至物理学都是实验科学,前人的理论研究走在了前面,后人的实验验证是关键,这就必须用到大科学装置。
“天眼”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国家验收的短短9年间,收获满满: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80篇,EI收录76篇。获得第一专利权人的授权专利69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30项;发现脉冲星优质候选体146颗,已证实发现的脉冲星102颗。与上海天文台天马望远镜成功实现联合观测,在国际甚长基线干涉测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天眼”已成立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将统筹望远镜运行相关战略规划、凝练科学方向、项目遴选、数据公开等工作,更好地发挥其科学效能,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
据新华社
天通系统正式商用中国卫星电话来了
本报综合消息在许多电影大片当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种特殊的通讯设备——卫星电话。卫星电话的信号传输主要依靠卫星,而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则是通过地面基站通讯。1月10日,由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天通系统正式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在野外等环境下,卫星电话可以派上很大用场。
天通系统使用的卫星是发射于2016年的“天通一号”卫星,这也是我国首颗移动通信卫星。天通系统中卫星、芯片、终端均由国内研发生产,保障了用户的通信安全。目前,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实现对我国领土、领海的全面覆盖,可广泛应用于海洋渔业、应急救援等多个场景。在服务区内,用户可以使用话音、短信、数据通信及位置服务。除了手持电话外,还有车载终端、天通猫等多种终端类型,用户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应用直接连接终端、实现卫星通信。目前,该系统由中国电信独家运营,号段为1740,用户在线上或部分线下营业厅可以申请办理。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卫星通信分公司总经理吕俊俐表示:“从2018年3月我们试商用到今天,已经有了近3万用户。目前年套餐费用是1000元,包含750分钟时长的通话”。
天通卫星业务全国客服热线为4008710000,为用户提供咨询、办理和售后服务。
新闻推荐
新华社长春1月12日电由于土地、牲畜难抵押,经营风险大,融资难限制了不少种养殖大户的发展。为支持涉农经营主体发展,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