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家有大日历

江淮时报 2020-01-09 23:35 大字

□许宇杭

在乡下老家,母亲每年年底都要买本大开本的日历。元旦那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取下隔年的旧日历,换上新买的大日历。

崭新的日历,封面是鲜红的中国红,图案是大胖小子抱着大鲤鱼的喜庆题材,配上“年年有余”、“花开富贵”的吉祥词语,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息扑面而来。

在那个还不算富裕的年代,一般的农村家庭,对日历没有太高的奢望,家中有本小开本的日历即可,不图好看,在于实用,翻翻看看,知道节气日子就行。

母亲却与众不同,对日历很是讲究。尽管母亲平时很节俭,却舍得花大价钱买本大日历。在我们乡下的方言里,“日历”与“实力”谐音,家有大日历,寓意“家有大实力”,新年新岁新开始,图个吉祥如意全家旺。况且一本日历,365页,一天一页,每天翻着,岂不是“一年到头,天天有大实力”?在母亲看来,这钱花得值,花得理所当然。

母亲对日历的版本,很是讲究,购买时只挑选那种最为传统的日历,即民间俗称的“老黄历”。起先,国内这种老式大日历很难寻觅,只有港澳地区和广东沿海一带才有,母亲便千方百计让出差去广东的供购人员捎带,买不到香港的正版,就买广东地下工厂印制的仿版。

大日历捎回来了,尽管母亲花大价钱买来的“老黄历”,纸张有些粗糙,也有可能是盗版,但内容很丰富,不仅有当天的日期、节气、五行八字、宜忌吉凶,还会印上一些民俗知识、经典诗文,一家人爱不释手,争相传阅。

母亲更是如获至宝,用年画纸糊了个硬纸壳,再用铁钉钉在墙上,然后挂上大日历。母亲从不允许我们撕下日历,在日历上拴了个红线绳,系了个大夹子,每过一天,就翻过一页日历夹上,年终取下来时,又是完完整整的一本,放进书柜中珍藏。

老式的大日历,简直就是一部农民生产生活的“百科全书”。在那个年代,母亲本来就是村上少有的读书人,再加上有了这本“百科全书”的大日历,自然成了远近闻名的“老百晓”。村上人遇到家庭大事,比如朱家开井、张家修房、李家祭祀、蒋家订婚等,都要来找母亲询问一些适宜和禁忌的事项。

母亲从墙上取下大日历,认真地翻阅着,帮乡亲挑选黄道吉日。后来,我才渐渐地明白,母亲买的那种大开本的“老黄历”,几乎涵盖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稍有文化、略懂民俗的人,翻翻老黄历,诸如婚丧嫁娶、上梁修房、动土修填、栽种开仓、安床入宅,自己就会择吉选日,这是一般的日历所无法相比的。母亲花大价钱买来大日历,图得只是这个方便,用母亲的话来说,那叫做“家有大日历,万事不求人”。

老式的大日历,相传由人文始祖黄帝创制,故称“黄历”。又因古代日历由钦天监制订,皇帝颁布,故又称为“皇历”。而在民间,通常称作“农历”或“阴历”,主要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对农民的用处大着呢!母亲只要翻看日历,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插秧,一年的春种夏作、秋收冬藏,一切只需按照农历时间而进行。

起先,我感觉大日历上的部分内容,比如黄道吉日、诸事不宜、马日冲鼠等等,是封建糟粕,是封建迷信,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这是一种出于敬畏的趋吉避凶心理。谁不想图个喜庆吉祥?日历上的黄道吉日、诸事可行,符合百姓追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

如今智能手机代替了原先的记时功用,五颜六色的挂历、精美雅致的台历、高档大气的电子日历,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作装饰环境的摆设,传统日历渐渐被边缘化了。但母亲秉承一贯的传统,依然喜欢大日历,在我购置的新房中,也不忘挂本大日历,讨个“家有大实力”的好兆头,翻阅那一页页的大日历,伴随“唰唰唰”的翻阅声,仿佛一个个火红的日子在眼前跳动。

新闻推荐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曾庆存:60年前提出的天气预报算法沿用至今

作为中国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开创者,曾庆存成为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