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修文馆改革 □寇研

西安晚报 2020-01-10 05:19 大字

景龙二年(708)四月,上官婉儿奉圣命,领衔规制修文馆。

唐一代,修文馆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高祖时期,无甚声名,其时,李世民秦王府的文学馆及“十八学士”,势压修文馆。武德九年(626),经玄武门政变,李世民称帝,接手修文馆。随着太宗统治逐渐步入偃武修文时期,修文馆日益受到重视,聚书二十余万卷,由文学侍臣虞世南、上官仪等领衔掌管。

武则天时期,因女皇雅好文艺,修文馆学士群体再次扩充,前有北门学士,后有奉宸府的珠英学士。其时也涌现了许多著名诗人,成就斐然,如史称“文章四友”的苏味道、李峤、崔融、杜审言,又有宋之问、沈佺期这两位对律诗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一线诗人,等等。

依《唐六典》所载,修文馆主要职责在于:“掌详正图籍,授教生徒。凡朝廷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得参议焉。”从设馆始至景龙二年,修文馆虽为常设机构,授教生徒,藏书储贤,有参议权,然,建馆八十余年,馆内只设学士和直学士,分别为五品、六品,政治地位较低,且缺乏管理,人员流动性强,数目亦不固定。

景龙二年(708),作为新任馆主,上官婉儿走马上任,从四个方面着手修文馆的改革。

第一,提高修文馆政治地位,方法是增设大学士一职,由三品以上朝廷重臣担任。首批大学士成员四名,分别为李峤、宗楚客、赵彦昭、韦嗣立。其中,李峤时任中书令、赵国公,宗楚客时任兵部尚书、郢国公,赵彦昭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韦嗣立为太府卿。

第二,力纠从前的混乱,首倡设立学士和直学士的编制。其中,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首批人员名单,《新唐书·李适传》有载:“适、刘宪、崔湜、郑愔、卢藏用、李乂、岑羲、刘子玄为学士,薛稷、马怀素、宋之问、武平一、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为直学士,又召徐坚、韦元旦、徐彦伯、刘允济等满员。其后被选者不一。”

第三,更新选聘标准。据《唐六典》载,武德、贞观年间,修文馆学士遴选标准为“皆妙简贤良为学士”,意谓学士得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上官婉儿任馆主时,标准更为“征攻文之士以充之”。能者居之,不拘一格。上官婉儿起用神龙元年的一批贬谪之臣。宋之问、杜审言、沈佺期等先后奉旨北归,供职修文馆,任直学士。

曾因媚附张氏兄弟,贬谪南荒,穷山恶水之间求生存,然,祸福两依,从京都盛世到岭外荒寒,诗人们经历了大挫折,也见了大天地,饱受了人世沧桑,宦海淬炼,世谓“逐臣意识”,诗风、诗材都较以往丰富,拥有更饱满的生命层次和质地。他们任职修文馆,回归宫廷诗坛,这对中宗文坛的繁荣意义重大。

第四,延揽天下英才。《景龙文馆记》载:“至若幽求英隽,郁兴词藻。国有好文之士,朝希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致力于推掖才俊,扩充修文馆阵容,以至举国上下不乏饱学之士,朝堂内外鲜有不学之人。

自修文馆改革,宫廷应酬唱和,游宴赋诗活动,大量增加。史载,中宗一朝,从神龙元年(705)至景龙四年(710),约六年时间里,中宗为首的游宴赋诗活动,多达五十余次。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宗朝诗坛,有唐一代空前繁荣,成为盛唐文学的先声,更迎来了七律的最终成形。上官婉儿功在千秋。

站在修文馆,祖父上官仪曾工作过的地方,不知婉儿是否有去寻找过祖父的痕迹。祖父、父亲蒙难时,她尚在襁褓,两位至亲,她竟无丝毫印象。每当想起,只有无穷无尽的空落,仿佛宇宙间仅她一人。一个没有出处、没有渊源的人。但她又知道,祖父一直都在的。在他的诗歌里,在修文馆那些他曾经掌管的藏书里。她也知道,她在修文馆的作为,祖父泉下有知,一定会为她骄傲的。

景龙三年(709)年中,郑氏去世,以她从来未曾想象的沛国夫人的身份下葬。上官婉儿请旨丁母忧。这位隐身于婉儿身后的母亲,史料记载寥寥数字。名字、年龄、籍贯、家世,以及性情,皆不详知。然而依常理亦可推测,李重俊兵变是一个母亲的梦魇。婉儿是否会秉国权衡,秤量天下,已不重要,她更希望女儿平安,一生有始有终。

玄武门城楼,与太子、中宗较量,十万分惊险中,上官婉儿是否有想起母亲?当是一定的。那一刻,若她没有抓住一线生机,又若出现任何一丁点的差错,中宗为保命,将自己拱手送至叛军手上,她自然就成了“清君侧”的牺牲品,年迈的母亲一定会被牵连。从来天子无情,最坏的打算,往往也是最有可能的。

从此,宇宙间真的只剩婉儿自己了。这样也好,尘世中,或进或守,她都不会有牵挂了。再无软肋,一身盔甲。

新闻推荐

南京港迎来7万吨级巨轮

1月8日,招商局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永兴洲”号轮在南京港612码头进行靠泊作业。当日,这艘船长228.6米、船宽32.26米、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