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让安全成为选择上海的理由

澎湃新闻 2020-01-09 11:43 大字

“我每天下班都在凌晨以后,但走在街头从没担心过安全问题。”来自瑞典的酒吧经理Emma已经在上海生活了九年,她坦言对于经营者来说,上海给人以强烈的安全感。

上海,一座实有人口3100万的超大城市。安全,是这座城市运行的底线,也是无数人选择它的理由。近日,第三方零点公司发布2019年度调查数据:上海公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测评指数分别达到86.23和86.46,均创历史新高。

何以成就“最有安全感的城市”,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依托科技赋能和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探索之路。

城市管理精细化

瞬时最高客流22万、单日客流200万、总客流1200万……2019年国庆,上海外滩灯光秀刷爆微信“朋友圈”,流光溢彩的夜景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这么多的人,如何确保零事故、零滋扰、零发案?“我们运用大客流风险管控系统,每隔一个小时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人流量,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外滩治安派出所所长刘海波告诉记者,系统会根据民航、铁路、旅馆等系统汇聚的数据,进行智能研判,再提示民警进行分流引导。

外滩雨刷式过马路。本文图片均为上海警方 提供

国庆70周年灯光秀,上海警方首次启用的三角形环岛“雨刷式”导流措施和外滩同步“走红”了。 民警和安保人员在南京东路中山东一路路口站成了三角形标兵线,将进入和走出外滩的游客进行隔离,避免发生人流的对冲。道路上虽是人山人海,但在民警的疏导下,游客们的前行井然有序,场面着实壮观。

科技,让人流有序,也让车流更畅通。“如今的上海街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了,它能自行感知、收集数据,运用“公安大脑”进行研判,给出信号控制最佳方案。”不少市民游客都注意到上海的许多路口有了“会说话的”红绿灯,可以提醒路人遵守交通规范。

根据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统计,自从运行“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以来,全市车辆拥堵指数下降15%,平均车速提升10%。“高德”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提供的全国城市拥堵排名显示,上海更是走出了“全国十大拥堵城市”行列。

“智慧公安”建设还能精准管控与城市安全相关的要素。

2019年12月2日下午4时许,黄浦分局半淞园路派出所“黄浦智能安防社区”系统平台出现告警:华浩苑5号楼出现高空抛物事件。视频回放显示,缓缓飘落的只是一张纸片,但系统仍然自动生成宣传通告和派工单,居委干部很快敲开了抛物者家门开展宣传教育。

在半淞园路派出所所长王毅刚看来,感知设备再先进,也离不开街道、派出所、居委协同治理的合力。

社区民警正逐步从警务活动执行者向平安建设组织者转变。基层民警不断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社会治理,“面对面”和“键对键”“屏对屏”相结合,通过推广运用微信群等新方式,汇聚了32万名可依靠力量、104万名热心群众,构建了自防自救、互帮互救、公助公救、梯次递进的全民安防新模式。

“公安大脑”精准化

未曾报过警的案子,公安机关也能实时掌握并主动侦破。

2019年11月2日,市民陈先生电动车电瓶被盗。三天后,他接到龙华派出所民警打来电话:“案子破了”。陈先生觉得很惊讶,因为自己根本没有报警。

原来,如今布设在社区、街面、楼宇的智能设备能实时感知社会治安态势的“风吹草动”,再经过“公安大脑”智能运算,反映违法犯罪行为的数据即刻推送至一线执法民警手中的智能警务终端,大幅提升了公安执法办案效能。

“上海已经连续四年实现命案全破、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即发即破,今年还实现了抢案必破。”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指挥处副处长王广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已建成9000余个智能安防小区,实现了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的“零发案”,“当可防性案件数量被压缩到合理区间后,公安机关就能把窃案当作命案破,并逐步实现盗案必破、骗案必破。”

在“智慧公安”建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上海社会治安持续向好。2019年,全市报警类110、违法犯罪案件接报数同比分别下降15.9%、13.4%,入室、入民宅盗窃案件同比大幅度下降57.1%、56.3%,破案率均超过66%,创历史最好水平;持续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出现“拐点”,立案数下降28.9%。

实现群众“网购式”办事

在上海警方看来,这些还不够。

日前,澎湃新闻记者在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周浦派出所采访时注意到,前来派出所窗口办事的群众三三两两、来去匆匆。

顾村派出所综合窗口服务群众。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我们全力扩大线上办事覆盖面,在2018年实现71项审批事项全部接入“中国上海”一网通办门户网站的基础上,2019年又接入了67项服务事项。”上海市公安局智慧公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还不断提高线上办事“含金量”,在先行试点推出公安微信小程序的基础上,协调推动全市建成“随申办”小程序并接入240个服务事项,方便群众“掌上通办”。

在长三角一体化全速发展的今天,大力推进长三角公安政务服务“全域通办”也成了警方心头大事,目前已经实现48项事项同标准办理,9项实现“一网通办”。此外,还在全市220个派出所建成集办户籍、办驾照、办护照于一体的“综合窗口”,真正实现让群众“不找警种、不分区域、一次办成、全市通办”。

上海的便民政策服务对象也在不断扩展。

“上海正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是全球科技人才向往的热土。”新加坡籍信息技术公司负责人吴俊杰今年在上海领到了“中国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通过全面落实25项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出入境政策措施,公安机关2019年累计办理各类出入境证件135万余证次,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3000余人,居全国第一。

大数据赋能、人性化治理、精准化服务……一项项制度创新折射出上海警方工作思路的转变与升级。安全有序与开放活跃,在这两个看似“矛盾体”的标准间,公安机关握好了那根维持平衡的杠杆。

而警方想做的还远不止这些,从摩天大楼到弄堂街口,从安全早餐到夜间经济,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山西:辅警工资标准可随当地经济情况、物价指数变化动态调整

1月7日,山西省公安厅向社会发布信息,2020年1月1日,《山西省警务辅助人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11项配套制度正式实施。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