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传》
上期提要:南京人大约也不会想到这个叫刘裕的人来了,对于建康城会意味着什么。他们像当初欢迎桓玄一样,迎接他的到来。接下来十多年,这个姓刘的家伙不断地给这个城市带来惊喜。
虞世南的感慨,恐怕也是当时南京人的真实想法。刘裕下手很厉害,非常毒辣,非常冷酷无情,居然弄死了六位皇帝。这些似乎都不算什么,跟一个当了皇上的人主,讲什么人情,太扯了。其实当时南京人的耿耿于怀,应该还是怪刘裕拿下长安后,未能乘胜追击,统一全国。
你都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机会千载难逢,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它功败垂成。当然这也是南京大萝卜的一厢情愿,历史不能假设,可是历史往往就是用来假设的。毫无疑问,在六朝时期,一支从南京出发的军队,冲锋陷阵,一路打到了长安,拿下后秦的首都,绝对是前所未有的丰功伟绩。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刘裕确实也有经营西北的想法,如果当时真要迁都长安,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多少年来,南京的偏安一直被后人诟病。事实上,刘裕刚拿下长安,就急急忙忙地打道回府了。即使他有心迁都长安,像以前的汉高祖刘邦一样,像以后的大唐李氏一样,显然也不可能实现。首先他的手下就不情愿,当年孙权要迁都武昌吃鱼,南京人立刻不答应,宁愿留在南京喝建业水。刘裕的人马或许有许多是衣冠南来的北人后裔,可是一百多年过去,北人在南京安逸惯了,基本也是属于“此间乐,不思蜀”,再让他们回到北方,已经有相当大的难度。
刘裕有许多理由可以不留在西北,话反过来说吧,就算是有一千条理由要留在长安,只要一条理由,就足以让他赶快回家,赶快回南京。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曾分析过刘裕北伐不能统一中国的原因:
裕之北伐,在廷之臣,无有为裕腹心者。裕所以不能从容据长安以经营北方者亦在是。要之江南半壁,依然在离心的倾向上进行。诸名族虽饱尝中原流离之苦,还未到反悔觉悟的地步。
刘裕的北伐计划,是“顿驾关中,经略赵魏”,从策略上说,与周瑜当年给孙权出的主意差不多。问题却是,大家虽然都有收复北方的意图和决心,想做和真正要去做,却有着太大区别。在当时的南京,江南士族和大臣早已习惯偏安,不但不愿回归北方,可能还仍然瞧不起刘裕的寒族出身。况且就算是跟随刘裕北伐的文武群臣,也未必有多少人想彻底收复北方。据《晋书·郭澄之传》记载,刘裕攻下长安,想要继续西征,身边的群臣多有不同意见。《资治通鉴》也记载,刘裕到长安,提议迁都洛阳,同样遭到随从大臣的反对。南京人迁都洛阳都不愿意,又怎么肯再往西,定都遥远的长安呢。
东晋南朝北伐不能成功的原因,陈寅恪先生总结了四点。一是物力南不及北,二是武力南不及北,三是运输困难,四是南人不热心北伐,北人也不热心南人的恢复。较真的话,刘裕的赫赫战功多少也是注了一些水分,所打败的南燕和后秦,都是前秦苻坚败亡后的新政权,南燕只是后燕的残余。两者的政治和武力都算不上强大,说他是乘人之危也没什么大错,基本上就是偷袭成功。如果刘裕继续北伐,定都长安或洛阳,前景未必那么乐观,毕竟北魏要厉害得多。
南京人也就是喜欢嘴上说说,看个热闹。当街砍杀了敌国的皇帝,这种热闹场面,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看到。接下来,就是刘裕篡位,也就是说到改朝换代了。按说谁当不当皇帝,跟老百姓没什么关系,不过谁真的要当了皇帝,又跟老百姓多少有点关系。自东晋定都南京,异姓的改朝换代这还是第一次,大家一时还真不习惯。皇帝是皇帝家的家事,再无能人家也是个皇帝,怎么随随便便地就禅让了。不过很快会习惯,再接下来就乱套了,宋齐梁陈,一个接着一个禅让,就没安生过。
改朝换代有两种形式,或者老子死了儿子顶替,或者让别人给直接掀翻龙椅。对于老百姓来说,日子如果好过,突然来一个改朝换代,很可能就是灾难。日子如果不好过,破罐子破摔,改朝换代或许还能带来希望。刘裕称帝在南京人心目中掀不起半点涟漪,东晋病入膏盲,晋帝只是个摆设,刘裕大权在握十多年,早已是不折不扣的独裁者。因此,问题不是刘裕当不当皇帝,他当相国和皇帝,差不多就是一回事,问题是刘裕死了以后怎么办。
大抵特别强权的人主死了,都会留下一大堆问题。虽然已经过去几百年,南京人还很难忘记孙权去世给这个城市造成的困惑。事实上,刘裕的风光并不在当皇帝后,而是当皇帝前,他称帝不过三年时间,便一病不起。刘裕死了,长子刘义符继位,为宋少帝,然后少帝又很快被人废了,被废的理由是这家伙太贪玩,蔡东藩先生《南北史通俗演义》写得很传神:
时已为景平二年六月,天气溽暑,入夜不凉。宋主义符避暑华林园中,设肆沽酒,戏为酒保。傍晚乘坐龙舟,与左右同游天渊池,直至月落参横,才觉少疲,就在龙舟中留宿。
翌日天晓,檀道济自谢领军府出来,引兵前驱,突入云龙门,徐羡之、傅亮、谢晦,随后继进。门内宿卫,已由邢安泰等预先妥嘱,统皆袖手旁观,一任道济等驰入,径造华林园。宋主义符,尚在龙舟内作华胥梦,猛闻喧声入耳,才从梦中惊醒,披衣急起,已见来兵拥登舟中,持刃直前,杀死二侍。仓猝中不及启问,竟被军士牵拥上舟,扯伤右指,你推我挽,迫至东阁。由徐羡之等收去玺绶,召集百官,宣布皇太后命令。
太后的命令是什么呢,就是要废刘义符的帝位。“命令”罗列了一系列罪名,“穷凶极悖”,“日夜媟狎,群小漫戏”,“居帝王之位,好皂隶之役,处万乘之尊,悦厮养之事”,“人神怨怒,社稷将坠”,最有趣的是最后一句话:
故事,奉迎镇西将军宜都王义隆,入纂大统,以奠国家而又人民。特此令知!
说是太后意思,当然还是权臣的鬼点子。什么“以奠国家而又人民”,六朝时期的南京,宫廷斗争演来演去,无非那么几幕,无非那几个关键词,不是大臣擅权,就是皇室相互残杀,哪有什么国家和人民。所谓大臣擅权,在东吴和东晋,权臣们玩的把戏,基本上都是学习曹操,只是挟持皇家血脉,仍然维持帝系不变,到了南朝的宋齐梁陈,干脆都开始效仿曹丕,名义上来次禅让,然后自己上位做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没有一个人不是这样。
还是以刘裕死后为例,大臣们已经在南京废了长子刘义符,这还不行,废了仍然有危险,要杀掉。计划是让三子刘义隆登基,必须要把远在外面的二子刘义真也杀了,于是再杀。杀完了,再迎刘义隆当皇帝,这就是宋文帝。宋文帝当了皇帝,并不领大臣们为自己除去两位哥哥的情,上任不久,就把原先那些参与谋划的大臣,统统杀了。元嘉三十年,也就是公元453年,已经在皇帝的宝座上待了三十年的文帝,欲废太子刘劭,赐二子刘濬死,结果太子刘劭起兵入宫杀了文帝。文帝的另一个儿子刘骏起兵讨伐,诛杀哥哥刘劭及刘濬,登帝位,即为宋孝武帝。
下期看点:六朝文弱是事实,说六朝很文明,恐怕就要打上一个问号。改朝换代总是难免,相比较激烈的革命,农民起义,南京老百姓更愿意接受和平演变的“禅让”。禅让看上去道貌岸然,煞有介事,当然也会有血雨腥风。
新闻推荐
从祁连山到海南,从东北虎豹到大熊猫,覆盖了不同自然环境、多种珍稀物种的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在青海、吉林、海南等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