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向奉献转向互助关爱 《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拓展志愿者激励机制
本报讯(记者钱培坚)新修订的《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民政部门正为志愿服务提供更多支持:从单向奉献转向互助关爱,强调志愿者的权责利平衡,将多维度拓展志愿者激励机制。
据了解,为了贯彻好《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上海市民政局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将推出四大举措。
《条例》将“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修改为“志愿服务组织”,明确志愿服务组织为依法成立的,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鼓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活动。
《条例》明确,市、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和完善由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牵头、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协调机制,统筹规划本行政区域的志愿服务工作发展,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社会力量协同开展志愿服务,督促检查工作情况,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和宣传表彰先进典型。
《条例》明确,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记录和录入志愿者个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务情况、培训情况、表彰奖励情况、评价情况等信息,并为有需要的志愿者无偿、如实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
与以往相比,《条例》从多方面完善了志愿者激励机制,规定: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在其本人需要志愿服务时予以优先安排;鼓励社会各界根据自身能力和实际情况为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提供优待,鼓励有关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有良好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对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给予表彰、奖励。
据悉,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今年上海市民政部门将着力推进志愿服务普法常态化开展,加大志愿服务行政执法力度,促进志愿服务健康发展。并将推出“公益”系列:创建“公益基地”,凡有意愿开展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的本市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村委会等,都可向民政部门申请创建成为公益基地;申领“公益护照”,用以记录志愿者一生的公益足迹,也是志愿者开展服务的身份卡、风险防范的保障卡、享受激励嘉许的荣誉卡;推广“公益上海”平台,让志愿服务组织者找到最专业的你,或让你发现更喜欢的志愿服务岗位,方便报名公益基地发布的志愿服务岗位、活动或承接一个有意思的公益任务,也可以查阅你的志愿服务记录、时长或开具证明。
新闻推荐
1月6日上午,由全国总工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和北京市总工会等单位举办的“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走进国家速滑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