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速度》
上期提要:1902年,正当詹天佑忙于修建关东铁路的时候,慈禧太后要修建祭祖专用的西陵铁路,以方便扫墓。西陵铁路最初规划并没有经济意义,但修建这条铁路是很有价值的,可以说是修建京张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
当时是1889年,张美十三岁。张美在这里的工作是擦车,以他的个头,够火车的大轱辘都很勉强。后来,张美就做烧火的工作了。张美工作很勤快,不怕脏、不怕累,还会说点英语,就被送到“机务传习所”学习开火车。转眼五年过去了,张美毕业了,这一年他十八岁,是最年轻的司机。张美做过很多工作,从一名钉道车司机,逐渐升职,依次做过监工、工务员,之后当过机车段长、总稽查、视察员、厂长等。张美还做过詹天佑的下属,得到詹天佑的欣赏。
1903年,慈禧太后要乘坐舒适安全的火车到西陵祭祖。修建铁路的过程中,袁世凯命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盛宣怀特制御用龙凤车一列,还要选择一名技术超群的中国司机。中外铁路专家在推荐的几名司机中筛选,最后盛宣怀确定了二十六岁的张美。张美是中国的第一代火车司机,驾驶水平非常高。奏明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赏给火车司机一件黄马褂、蓝顶花翎一顶,封知府衔。
对于张美,虽然推荐人一再打保票,说张美虽然年轻,但是火车驾驶技术高超,而且经验丰富,在京津一带铁路上是首屈一指的,但这次任务对于盛宣怀而言非常重要,他对这个年轻人依然有些不放心。当时盛宣怀与袁世凯之间有些矛盾,盛宣怀总是被袁世凯的势力攻击,试图夺走盛宣怀创办的事业。盛宣怀为了将这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事事都是亲自监督完成。
张美在开火车之前,得到了二品大员盛宣怀的召见。盛宣怀一再叮嘱,送慈禧太后到西陵祭祖,不可以有任何的闪失。他在这个差事上已消耗了三百万两白银,不仅关乎张美的身家性命,也关乎盛宣怀的身家性命。
张美认识到开火车事关重大,就答应盛宣怀一定要把火车开好。盛宣怀将慈禧太后所赐之物交给了张美,之后,非常严肃地说:火车上除了你之外,其他的工役都需要半跪着操作。
这个年代的火车结构设计简单,只有机车才会有制动装置,火车的车厢都没有安装刹车设备。火车的启动、停止、速度调节、上坡、下坡、遇到紧急情况的处理等,都要凭借司机的技术和经验。要将慈禧太后的专列开得四平八稳是非常不容易的。
张美在工作中是一丝不苟的。他将机车走行的全部零件都检查了一遍,每颗螺丝都要检查到。启动列车后,为了让列车平稳运行,张美叮嘱司炉工一定要努力加煤、烧火,让机车的炉膛中的气压保持在四十磅。四十磅气压已经到了极限,这是很危险的。如果把握不住这个极限,气压稍稍高一些,就会引起炉膛爆炸。可是,炉膛的气压达不到四十磅,火车的运行中要保持平衡是很难的。
张美在驾驶机车的时候沉着冷静,火车平稳地启动和停车,慈禧太后没有颠簸感。张美给慈禧太后开火车,真是等于上战场一样,生死攸关,还用全家人的性命做赌注。火车正常行驶,从北京到达西陵,本来一天一夜就足够了。张美为了安全平稳起见,让火车行驶了三天三夜。火车到达目的地后,慈禧等走下火车,乘坐銮轿去西陵。在返回的途中,慈禧有些心急,就催促张美加快速度。张美不敢怠慢,就将火车行驶的速度提高到最快,凭借高水平的驾驶技术,一天的时间就将慈禧太后一行人送回到北京。
慈禧太后非常高兴,传谕:火车司机开车平稳,车上的古玩珠宝没有一样震动,赐给司机张美三百两白银,封官加爵。张美不愿意做官,就又回到铁路上当火车司机了。
几年后,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车试制成功,张美开上了中国人自己的火车。
学非所用
詹天佑在十一岁时就考取了首批官派幼童到美国留学的资格。詹天佑在美国学习了九年,先后在威哈吩小学、弩哈吩中学读书,188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谢菲尔德理工学院的土木工程系铁路建设专业,他的毕业论文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通过答辩,获学士学位。这一年詹天佑二十岁,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就准备回国。按照清政府的幼童留学计划,詹天佑等留学生还需要在美国学习六年,接受实习。但是,清政府突然将这个计划取消了,所有的留学生都要撤回。1881年,这一批留学生回国了。詹天佑到上海的第一天,就听说曾国藩已经在1872年去世了,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的淮系军阀李鸿章接任北洋大臣。
这些幼童在十二三岁就去美国了,当时的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到美国后,在美国文化环境影响下,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被同化是必然的。为了避免遭美国人的白眼,他们一些人脱下了中式服装,穿上了美式服装,一些人还将长长的辫子剪掉了。
对于此,清政府非常担心留学生被“全盘西化”,1881年慈禧下令,所有的留学生都要回国。虽然耶鲁大学的校长朴德(Porto)对清政府的这种做法提出异议,但依然没有阻止这些留学生回到中国。十五年幼童留美计划就这样夭折了。在美国耶鲁大学就读的二十二名留学生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完成了学业。容揆和谭耀勋提出抗议,执意要求留在耶鲁大学完成学业。李恩富和陆永泉被召回后,又回到美国耶鲁大学完成学业。在一百二十九名留美幼童中,九名由于不守纪律被遣返回国,二十六名执意不回国或者病故,剩下的九十四人都在1881年分三批被遣送回到中国。
久别祖国的留学生到达上海,虽然是多年留洋重归故土,没有鲜花和掌声迎接他们,而是像犯人一样被押解上岸。之后,从上海搭乘轮船到天津的北洋大臣衙门报到,听从清朝政府的分派。
当时是夏天,詹天佑与同学到达天津后,有门路的都去找门路了,家境好的同学住进了舒服的大旅馆。詹天佑家庭贫寒,只能住进海河边的一家小客栈。房间闷热,詹天佑的浑身都在流汗,非常不舒服,心情很烦躁。
詹天佑的成绩优异,受到老师容闳的赏识,回国的时候,容闳亲笔书写的八行书(书信,旧式信纸多用红线直分为八行)还装在他的口袋里,是送给当朝某权贵的。容闳希望詹天佑能像伊藤博文一样使国家进步,让中国走向富强。詹天佑不愿意将这封信拿出来,认为这样做很羞愧。詹天佑的学习成绩很好,可是与正监督吴子登之间却产生了矛盾。吴子登是顽固派,认为留学生是“离经叛道”的。
几天后,留学生们被戈什哈(护卫)引进北洋大臣的衙门,坐在那里的李鸿章看着这些留学生,只见一个个站没站样、袍褂不整,简直不成体统。他当时心里就想,靠这样的学生富国强兵,怎么可能呢?李鸿章要当场教训这些留学生一番,转念一想,这些人与朝廷中的大臣都有交集,一些人还送了见面礼和八行书,不能得罪,于是忍住了。当李鸿章看到詹天佑的时候,只见詹天佑西装革履,还没有辫子,就更不顺眼了。他查看了一下花名册,知道这名留学生的名字叫詹天佑。
下期看点:容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被后人誉为“留学之父”。1850年,容闳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当时称为“耶鲁学院”)。他是考入这所高校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到美国留学的第一批中国留学生之一。
新闻推荐
北非国家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一个军事学院遭到空袭。28名学生死亡,18人受伤。2011年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利比亚局势动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