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的青岛岁月(上)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实验胚胎学家和教育家。他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和骄人的科研成就赢得世人敬重,并被誉为“国际克隆先驱” “中国克隆之父”。这位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界大家与青岛结有深厚情缘,他50多年的科研、工作生涯,三分之一左右是在青岛度过的。可以说,青岛是他的第二故乡。
留学归来踏岛城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当时童第周在比利时比京大学(今布鲁塞尔大学)读博士,得知东北三省沦陷的消息,他义愤填膺,发起组织比利时中国留学生总会,带领大家开展抗日救亡游行示威活动。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为报效祖国,1934年底,已获比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的童第周,放弃国外继续深造机会,踏上回国之路,辗转进入位于青岛的国立山东大学。出国留学前,妻子叶毓芬已有身孕。回国时,迎接他的不只是妻子,还有4岁的女儿童夙明。
进入山东大学后,学校安排童第周担任生物系教授。他治学严谨,注重实验,言传身教,深受学生们欢迎。授课之余,他带大家到小河边、溪水旁采集蛙卵,带回实验室培养,观察研究发育情况;指导大家练习剥除卵膜,做实验记录。此外,他还为学生们作实验胚胎学报告,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等。这些做法开辟了教学新风,推动了教学和科研的深入。
1935年,日本侵略者入侵华北。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北平学生于12月9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国立山东大学学生召开大会,成立了山大学生抗日救国会,并向青岛礼贤中学、铁中、女中等学校发展,进而组成青岛市学生抗日救国会。他们向全国发出声援北平学生抗日救亡的通电,走上街头,示威游行。
学生们的正义行动受到国民党青岛当局镇压,多名学生被抓捕。1936年2月,国立山东大学校务会议决定,勒令6名带头游行的学生退学。山大学生抗日救国会闻讯立即召开学生大会,提出强烈抗议,并对被勒令退学的学生采取保护措施。青岛的学生运动震惊了南京国民政府,密令进一步武装镇压。按照南京政府旨意,青岛当局共抓捕关押20余名学生。
童第周痛恨日本侵略者,坚定支持学生的抗日爱国行动。在教授会议上,他义正词严地反对学校当局做法,并积极做工作,力求校方减轻对学生的处罚。学生们的罢课行动,坚持了半个多月,山大校长被迫辞职。 3月底,青岛当局将6名被开除的学生驱离青岛。
童第周保护学生的初衷虽未完全实现,但学生们仍对他十分感激。当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而受记过处分的周瑛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在这样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中,童先生是始终支持学生的,并保护了一些同学,只给予记过处分,我就是其中之一。从这里也可以说明童老的爱国抗日立场。 ”
这一年,童第周34岁。在这段时间里,童第周的长子童孚中、次子童宜中和三子童时中相继出生。
几经迁徙再赴青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战乱中,童第周带着妻子儿女们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随国立山东大学先后迁至安庆、武汉和万县等地。不久,国立山东大学被解散,他又分别到国立编译馆、中央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工作。
日本战败后,国立山东大学于1946年在青岛复校。赵太侔任校长,邀请童第周回校任教。童第周离开复旦大学,应邀再赴青岛,回国立山东大学任生物系教授、主任,其家庭也随迁到青岛。此时,幼子童粹中已出生。
1947年6月,青岛爆发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国立山东大学学生举行游行示威,校方极力阻止。童第周身为国立山东大学教授会负责人和生物系主任,带头在抗议书上签名,旗帜鲜明地支持学生运动。
在支持学生开展反帝爱国斗争的同时,童第周克服困难,不懈地进行教学和科研。他与曾呈奎一起,于1946年创建了国立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开创了中国的海洋研究事业。 1947年4月,他被聘为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所长,曾呈奎任副所长。
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童第周带领他的同事、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若干篇关于金鱼卵子发育能力和蛙胚纤毛运动机理分析的论文,取得了多项世界级的研究成果。 (未完待续)
丁广斌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余坤洋)1月3日,区委第二巡察组巡察区总工会情况反馈会召开。按照区委统一部署,2019年10月14日至11月29日,区委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