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肠道菌群调控有助反腐?论文作者:思想建设第一位,微生物系辅助

界面新闻 2019-12-12 05:48 大字

记者 | 陈鑫

近日,一篇题为《通过靶向肠道菌群调控人体的物质需求欲望有望提高廉政建设效率》的论文引起热议。

论文指出,肠道菌群基因组DNA系统在人体的过度活跃和紊乱,有可能是导致人贪污腐败甚至物欲横流的生物学诱因,通过靶向肠道菌群调控,可以生理性地消除饥饿感,减少人对物质的需求。配合其它思想教育和政治学习工作,就能协助提高廉政文化建设效率,挽救容易被“物欲”控制的人群。

对于如何将“菌心说”与反腐联系在一起,论文作者张成岗2019年12月11日晚对界面新闻表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现在不便说,等我们单位统一回复。“我们的研究现在还比较关注微生物和慢性病的关系,超出我们专业范围的话,可能就拿捏不准了。”

这篇文章随后引起中纪委回应,“遏制腐败,需要多种多样的措施,仅靠一种方式不可能完全奏效。不过,相比寄希望于‘肠道菌群’,我们现在还是需要一些更靠谱的操作。”

对于中纪委的表态,张成岗对界面新闻称,“思想建设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辅助性质的。如果一个人放弃或是减少政治思想觉悟教育的话,那(他的)思想上会滑坡,微生物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界面新闻检索发现,论文作者张成岗,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所辐射医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军事心理认知等研究,发现“饥饿源于菌群”并提出“菌心说”学说以及相关技术。共发表学术论文300 篇,其中SCI 期刊论文90 篇,出版专著2部。

按照张成岗的说法,欲望有各种各样的种类,而精神层次的欲望包括追求真善美,需要通过大量诗歌、艺术、哲学来强化学习 。“人的欲望有两个渠道,一个是通过生物化学技术来满足,一个是通过思考,即你突然悟明白一个事了,觉得很愉悦。我们需要吃,但不是要成为物质的奴隶。”

张成岗表示,如果人们连续一、两周做到不饿不食,就会发现身体变得健康和轻松,继而思考人来到世上的意义,“人活着是为了一些更高级的理想”。

新闻推荐

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入驻曹妃甸

近日,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曹妃甸实训基地在曹妃甸国际职教城启动运行。图为11月22日,实训基地的景泰蓝掐丝实训室,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