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号贩子“魔高一尺” 尚须监管“道高一丈”

市场星报 2019-12-12 00:32 大字

普通挂号者还在“百米跨栏”时,“梁先生”已经抵达终点。“梁先生”是北京一名号贩子的微信ID,很多北京大医院的重点科室,他都有办法挂上号。近日记者了解到,“梁先生”实名梁玉,他开发的抢号软件,可以避开“京医通”平台设置的层层验证,直接连接到医院的放号端口,从源头截住号源。号贩子的“地盘”移至网络空间,升级成为2.0版。(12月11日《中国青年报》)

事实上,并不是号贩子有多么神通广大,而是其利用了一种名曰“抢号神器”的软件,可同时抢到多家医院、多个科室、多天、多位专家的门诊号。殊不知,医院开通预约挂号网络平台,目的还是为了拓宽挂号渠道,扭转“一号难求”困局。然而,从北京、广州一些医院的运行情况来看,效果显然差强人意。号贩子趁虚而入,利用抢号软件囤号高价倒卖,让普通患者网上挂号变得难上加难。当预约挂号“趋害避利”时,显然已经背离了便民利民的初衷。

对于号贩子利用抢号软件“秒杀”门诊号,进行高价倒卖,公安部门应予以打击,但医疗部门也不能置身事外。要知道,公安部门打击的是号贩子的倒号行为,而不是抢号行为。既然抢号软件弊大利小,又给号贩子提供了生存土壤,直接影响了门诊号的公正性,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损害了大多数患者的利益,那么,医疗部门就必须对抢号软件进行全面封杀,像公安部门严打号贩子一样,围剿抢号软件。

换言之,号贩子“魔高一尺”,尚须监管“道高一丈”。首先,对于网络号贩子,不能停留于“头痛医头”式的被动防范,在围剿抢号软件的同时,医疗部门应主动取得信息部门及网络运营商的支持,采取技术措施,给预约挂号网络平台建立应对抢号软件的“防火墙”,提高安全系数,铲除号贩子的生存土壤。同时,提高预约挂号网络平台的运行效率,有效规避瘫痪、卡壳、无法登录等异常现象,使网络挂号系统真正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患者在预约挂号就诊时,应保持理性态度,不要依赖号贩子,不能执着于专家号。

新闻推荐

莫让企业滥用竞业限制

《工人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不少根本没机会接触商业机密的普通劳动者,在入职时被迫签下竞业限制协议或含有竞业限制条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