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拜谒白居易墓

铜陵日报 2019-12-10 21:59 大字

□薛来彩

到洛阳是去看龙门石窟的,没想到白居易的墓也在那里,就在一河相隔的香山琵琶峰上。如此之近,是我没有想到的,当然要去拜谒。

白居易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影响深远,作为诗人,我对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据说,白居易第一次到长安拜访名诗人顾况时,顾况很不屑地说:“长安米贵,居不易啊!”但当顾况翻看白居易的诗稿时,很快被吸引,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击案赞道:“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居亦易矣!”白居易的诗名就这样传开了。从此白居易不仅走上了诗坛,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长恨歌》、《琵琶行》等;而且还走上了政坛,从盩庢县尉到翰林学士、左拾遗等。他的才华也得到唐宪宗的青睐,为此他时时感怀在心,处处寻求报效,多次直谏,终于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这对他的身心打击很大,虽然5年后重回长安,但仍不被重用。一年后,心灰意冷地到杭州、苏州做刺史。71岁时因病还家归隐洛阳,75岁时病逝,唐宣宗亲自为他写悼诗:“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算是对他的一份难得肯定。皇帝亲自写诗悼念一位诗人,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白居易的墓经多次扩建已成墓园,称为“白园”。走进白园,但见峰回路转,林壑尤美,穿过绿荷摇曳的水池,拾级而上,见山腰一座圆亭,名曰“听伊亭”,是听山下洛阳的母亲河——伊河的流水声吗?据说“听伊亭”是白居易晚年常与好友元稹、刘禹锡等饮酒谈诗之地。斯人已去,唯有山下伊河流水依然,留下几份念、几多情。

再往前走,过乐天堂,登高而上,面前是一条的幽静的小径,曲曲折折,很像一首优美的诗。我边走边想,此地清静幽雅,难怪白居易如此眷恋,嘱咐家人将其埋葬在此。等到琵琶峰顶,始知这座山峰因状如“琵琶”而得名。白居易墓冢就安卧在“琵琶”的端首,青砖围砌的圆形墓冢高约3米,松柏掩映,芳草萋萋,墓冢前立着“唐少傅白公之墓”的高大墓碑。其东南是长长的芳草墓道,绿色的草地上三根“琴弦”清晰可见,这既符合诗人生前的心愿,又暗合了其传世名作《琵琶行》的意蕴,可谓独具匠心,令人赞叹。

从墓道向左,下至峰腰平缓处,即是古雅的九曲诗廊。这里集中陈列着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写的白居易诗词碑刻以及描绘诗意的瓷砖壁画,《琵琶行》的诗碑也镶嵌在这里。我漫步在这被世人誉为“双璧”的诗廊,一路欣赏着,一路思考着。风吹绿树,沙沙的声音很像有人在吟咏,是白公吗?让我想象不到的是,在白居易的墓旁竟有两块日本人立的石碑,其中一块写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白居易被日本人如此评价,真是独树一帜的,可见白居易的世界性影响。此外,我还看到了几块新加坡和韩国白氏族人立的碑。

人们都知道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好官。他每到一处,都尽力革弊兴利,造福于民,且廉洁自律,不贪不腐。我不禁想到杭州西湖的“白堤”,即是为纪念白居易的。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体恤民情,修筑堤防,蓄积湖水,开垦农田,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当地百姓不胜感激。在苏州任刺史时,他仍旧勤力为民,造福百姓,政绩斐然。他离任时,苏州数十万群众挥泪相送,刘禹锡为此写下了《白太守行》云:“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溪。苏州十万户,尽做婴儿啼。”

去龙门石窟的人很多,来凭吊白居易的人却很少,这对命运倍受蹉磨的白居易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以独自享受这一片宁静,这一片清风明月,这一片诗意的境界。这是我走出墓园时所想到的。

新闻推荐

CBA常规赛:北京首钢队球员悼念吉喆

12月8日,北京首钢队球员方硕的球鞋上写着“从未离开”,悼念吉喆。当日,在2019-2020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