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返航”考量规则的温度与尺度

山东商报 2019-12-10 22:03 大字

近日,杭州飞往三亚的航班上有乘客起飞前收到亲属过世信息要求下飞机,随后航班紧急滑回。记者获悉,当事两名旅客因个人突发状况情绪激动,要求终止行程。旅客存在情绪失控风险不适宜继续运输,当班机组出于安全及人性关怀,作出迅速滑回终止其行程的决定。最终,涉事航班延误15分钟抵达三亚。(12月9日《新京报》)

以血缘和伦理为核心的传统家庭观念,让人们对亲属具有很深厚的感情;在飞机上收到亲属去世的噩耗,当事人难免会产生情绪波动;第一时间改变行程、立马赶回去成为当事人最强烈、最迫切的渴望。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为收噩耗乘客紧急折返”固然成全了特殊乘客,却难免会引发争议。

伴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老百姓的权利意识增强、利益敏感提升;对同一件事情,很容易出现“七嘴八舌”。有的人觉得,“亲属已经去世了,赶这个时间有意义吗”;有的人认为,“征得多方同意”太模糊不清了,如果不是所有的乘客都同意,还是应该按时起飞;还有人指出,个别人的急事不能影响整体,理解不是本分,不能用“逝者为大”进行道德绑架……在规则应该如何运用和执行一事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考量。

规则的刚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在确保起点公平和程序正义的基础上,对一些弱势群体和特殊情形给予适当的倾斜,并不会为规则“减分”,反而会增强规则的使用价值。规则人性化并不意味着任意裁量,更不意味着我行我素,而是要将人性化操作置于公共规则的框架内。

两位当事乘客年事已高,在得知亲属去世的噩耗后难免会情绪激动,其身心状况或许难以达到乘机安全的最低阈值;飞机在滑行中紧急返回,不仅是为了保障这两位当事乘客的安全,也是为了避免飞行过程中出现突发、紧急情况,保障航班的运行安全,维护其他乘客的出行权益。从结果看来,飞机最终延误了15分钟,对其他乘客的影响相对较低,基本兼顾了“特殊乘客”与“大多数乘客”的利益诉求。

人们认同契约、遵守规则,就是为了社会互动变得有条不紊、可预期。“为收噩耗乘客紧急折返”增加了出行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一些人的焦虑情绪,说到底他们就是担心规则人性化被异化为“任性化”——如果规则被随意解读、被随意地执行,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如果运用规则的尺度没有把握好,太刚性死板就会缺乏人性的温度,太灵活随意就会失去规则的威信和力量。航班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紧急折返,需要让公众知晓、说服他们并取得他们的信任和认同。只有这样,“为收噩耗乘客紧急折返”才会得到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杨朝清

新闻推荐

农技知识进社区 服务居民“零距离” 市农业农村局开展“双报到”工作纪实

日常蔬菜如何选?一些谣言应该如何甄别?近日,市农业农村局邀请农技专家走进市中区四里村街道建设路社区,为社区居民普及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