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老漂族”照顾儿孙贡献大

老年生活报 2019-12-06 10:24 大字

近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对广州的“老漂族”进行调查发现,多数“老漂族”都为照顾儿孙而来,他们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当前‘老漂族’的社会融入程度相对较低,建议子女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苗兴壮表示。

多为照顾儿孙而来

所谓“老漂族”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来到子女工作的大城市居住的老年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照顾第三代而来。调研发现,“老漂族”作为流动人口群体迁居到新城市,面临着户籍、文化差异、身份认同等各种问题。加上老年人学习和适应能力较弱,社会融入较为缓慢,成为社会融入最为困难的群体,这使他们面临诸多问题。

目前,中国流动人口中老年化趋势明显,且老化速度快于全国人口。调查显示,在全国将近1800万的流动老年人中,专程来城市照顾晚辈的老人占比高达43%。

“看病难”就医手续繁琐

记者发现,对于一些不需要立即治疗的慢性病,多数“老漂族”都表示,“能回老家治就回老家治,便宜一些,又有医保。 ”家在河北的梁叔去年常常胃疼,检查发现是阑尾的问题。梁叔就等了几个月,回到老家才去做了手术。 “听说是可以办异地医保,但来回折腾手续够麻烦,孩子们又忙,没空研究这个。”

此次调研发现,“老漂族”的养老金、医疗保险等都来自他们的户籍所在地,而他们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所在城市的经济。“外来老年人面临着一些具体难题,如在跨省就医异地直接结算方面,由于办理程序涉及较多问题,有一定难度,尤其很多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对互联网使用不熟练,因而看病医保报销难仍然是困扰他们的一个问题。 ”

社会融入:归属感有待加强

调研发现,“老漂族”的社会融入程度不高,尤其在心理融入和文化融入方面程度较低。从“人际融入”的状况来看,超过一半的被访者认为与本地居民的相处是“好”或“非常好”。在与本地居民的互动中,绝大多数的被访者认为几乎没有被歧视。

然而,人际融入并没有提升归属感,超过一半的被访者选择将来要回老家。

另外,被访者的语言掌握情况、微信使用情况、独自使用公共交通情况等,都会影响其社会融入度。调研还发现,“老漂族”的社会融入程度对其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冯秋瑜

新闻推荐

每年可致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发病

据世卫组织报告,流感每年可导致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发病,全球约有10亿人感染流感,大多数为轻症,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