籀篆隶真行,同文或以异 汉字史话
[摘要]——汉字史话
甲骨文
□杨本科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久病不愈,家里人找来一个含有“龙骨”的药方。药抓回来以后,王懿荣发现,有的骨片上有许多奇怪但是有规律的符号,有点像中国古代的文字。于是他就命家里人去药店又买了一些符号更为明显的“龙骨”回来,金石功底深厚的他经过仔细辨认,最终确认,这些符号是一种比较早的文字——“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国际上把这一年定为甲骨文发现的元年,今年刚好是120周年。
从甲骨文算起,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有4000多年,但是历史学家相信,这些比较成熟的文字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推测,中国的历史大约有5000年上下。也正是因为文字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大约是文字经过了几百上千年的发展,在某一时期某个人那里得到了总结而已。
一般来说,如果一种语言是一台机器,那么这个机器一共有三个零部件——语音、词汇和语法。但是汉语不一般,它还有第四个零件——汉字。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是先有语言而后才有文字,这是因为口头的语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交往和记事的需要,于是产生了一种信息符号体系,用以记录口头语言的内容。从一般的规律看,文字的发展变化总是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
甲骨文之后是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特别是钟鼎上的文字,一般叫作钟鼎文或者金文,但是这不易于传播。后来人们发明了松烟黑墨,用毛笔写在竹简上,是大篆,这种字体在周朝比较流行,但这个时候留给书法家发挥的空间还是比较小的。到了战国末年,字体逐渐更像小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书同文”,以小篆为标准字体。这是非常必要的,同一个汉字,在齐楚燕韩赵魏秦各有不同(至于发音的不同,我们改天有更多故事可以讲),后来民间又出现了更为方便书写的小篆。
汉字的书写历史其实就是书写工具史,用金属(也可能是石具)书写,显然是直线条的汉字比较容易写,至于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自然是因为纸的出现,毛笔更容易书写曲折的线条。汉字的演变历程大致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书和楷书。在我老家的曹操家族墓群出土的字砖,有真楷、行书、草书、狂草四种字体,是十分珍贵的书法文献。
我们现在日常接触到的99.5%的文本,是由大约3500个汉字构成的。东汉的许慎编写了《说文解字》一书,他系统分析了汉字的结构,把汉字归纳为“六书”——象形,比如日、月;指事,比如上、下;会意,比如休(人倚靠树木);形声,比如瞻、伯;转注,一个字义,不止一个字形,它们音和义都比较接近,后来就用一个来表示了,比如“考”和“老”原来都表示“老”,但是这样增加了人们的学习负担,于是合并了。假借,一个字义,本来并没有专门的汉字,为了表达这个语义,就借了一个音近的字,比如“麦”和“来”,繁体的“來”和“麥”这两个字的头是一样的,“來”从字形上就能看出来是成熟的小麦,但是来去的来起初字,就把表示小麦的“來”借来用了,为了表示小麦,只好再造了一个“麥”还回去。形声字是最多的,比如谯、城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后人认为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因而又把“六书”分为“四体二用”。
诗人佛洛斯特曾说:“要教莎士比亚吗?那不难——也不容易,你得把莎士比亚的原文翻译成英文。”莎士比亚戏剧写作时间距今已经数百年,英语本身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否定现象的变化,Helovemenot变成了Hedoesnotloveme,格的简单化thee,thou现代英语已经没有了。比起英语,汉字的稳定性是很好的,全国的方言有几十种,各种方言之间的差别往往大于意大利语和葡萄牙语之间的差别,但是大家看起文本来,基本没问题。
韩国和越南都是在20世纪废除汉字的,韩国实行了字母文字,越南受法国殖民影响,也是用法语字母拼写的。这当然带来了很多方便,朝鲜半岛是世界上文盲率最低的地区之一,基本上他们会说就会写,小学五年级以前就掌握了所有的词汇拼写。
到了清朝末年,很多人认为汉字难学,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向前发展,于是一些“热心”的学者主张对汉字进行改革,如采用简笔,采用拉丁字母,采用数码式符号等。甚至革命家瞿秋白说:“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五四运动后,有的学者大力主张汉字拉丁化,钱玄同曾提出汉字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采用注音字母;第二步采用罗马字母。后来,有人还制定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把汉字拉丁化付诸实施。汉字实行过两次简化,第二次的简化汉字在很短时间内便废除了。
世界上曾经有人认为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比如在英语中,“去”就有go/going/goes/went/gone等五种形式,但是在汉语中,你去、他去、昨天去、今天去、明天去,“去”永远是“去”,因此认为汉语是比较低等的语言。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缺乏”意味着应该有而没有,汉语并不需要形态变化,因而不能说“缺乏”,就好像你不能说一个男人“缺乏”一条裙子,因为他不需要。汉语词汇在人们的脑海中总是一幅幅的画面,需要左右脑结合才能很好学习他,所以香港学者安子介说,“21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
新闻推荐
本报讯(冯梦迟)今年以来,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党委加强谋划指导,做到“三个突出”,有效破解实际工作难题,提升公司运营质量。该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