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炼技能展风采居家就业前景好 汶川县举办来料加工首届技能大赛侧记
■薛升玉 记者 杨骁
11月28日,在汶川县川青甘高原物流园区内,以“培育新技能、发展新产业”为主题的来料加工首届技能大赛开赛,来自全县各乡镇的11支队伍80余人参赛。参赛选手们同台竞技,比拼技能,展现劳动者风采。
大赛分前道粘胶、接侧缝、侧边打枣三个项目,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数量为评选依据。活动现场等待竞技的选手们摩拳擦掌,期待通过比赛相互学习交流,提升技能。
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选手们纷纷拿起手中的工具开始比赛,期间选手们精湛的技艺和娴熟的手法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在侧边打枣项目赛区现场,来自特殊教育学校23岁的康春眼神专注,动作熟练,一气呵成。
康春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站在观赛区的父亲康龙军和母亲杨通美难掩激动的情绪。“我们家条件不是很好,儿子康春两岁多才学会走路,大一点才发现儿子不会说话也听不见声音。今天他来参加比赛,我们早早就到现场来为他加油打气。看到儿子这么能干,内心很满足。”杨通美告诉记者,康春通过参与来料加工项目,每月工资2800元到3000元不等。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水磨镇的黄娟、刘秀芬获得前道粘胶一等奖;来自漩口镇的唐小苗获得接侧缝一等奖;来自银杏乡的王华香获得侧边打枣一等奖,并分别获得5000元奖金。此外,还有17名选手分别获得项目二等奖、三等奖,并分别获得相应的奖金。
比赛现场,来自威州镇七盘沟村的参赛选手刘世艳虽没获得名次,但她仍然收获颇多。“这次比赛就当是积累经验,以后一定勤加练习,争取下次获得好名次。”刘世艳告诉记者,2012年以来她一直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今年4月“扶贫车间”建成后,她带着两个孩子参与到来料加工项目中,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
“发展好来料加工扶贫车间,人才是关键。举办此次技能大赛,既是汶川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助推脱贫攻坚’成果的展示,也是提高加工人员技能,激励技术能手成长的一次练兵,旨在达到以比鼓劲、以赛促学的目的。”汶川县人社局局长杨莉告诉记者。
据介绍,为建立车间主任队伍和加工工人队伍,2018年12月,汶川县委下发了《鼓励来料加工经纪人开展对接培训活动及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奖补方案》;2019年1月,该县出台了《来料加工产业发展扶持方案》。两个方案相继出台,让全县干部群众看到了汶川县发展来料加工、建设“扶贫车间”的决心,营造了全民干事创业的氛围。
2018年以来,在浙江省义乌市的大力支持下,汶川县紧紧围绕“建设东西部协作产业扶贫全面振兴示范区”目标,按照“党建全面统筹,东西部差异用力”思路,依托义乌来料加工业务大市场,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了以产业扶贫园区、产业基地、产业“扶贫车间”、产业扶贫细胞“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来料加工产业在汶川落地生根,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的突破性转变,建成来料加工扶贫车间34个,参与来料加工工人突破1000余人次,已完成来料加工产品260万余件。
如今,从贫困劳动力到残疾低保户人员,从专合社成员到易地搬迁社区居民,从中职学生到特教生,汶川县“扶贫车间”数量和吸纳人员数量不断增长,群众脱贫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新闻推荐
我国新一轮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工作已提上日程。《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