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中国博士后:学者“摇篮” 还是论文主力军?

澎湃新闻 2019-12-03 09:41 大字

原创: 孙珩 青塔

2005年,中国博士后制度创设20周年,当年倡导设立博士后制度的主导人之一,时年79岁的李政道撰文写道:“独具特色的中国博士后制度前程似锦。”

如今,博士后制度创设已有34年了,这34年间,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教育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博士后这一高知群体上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他们变多了,变“富”了,同时也更“难”了。

▎“锻炼的阶段”

博士后制度创设的初衷是培养,是为博士毕业生们提供一个成长、成熟的机会。

据李政道本人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大批公派留学生即将归国。这批博士生所学专业大多与国家建设关系密切,如何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使他们成长为中国需要的高级科技人才,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以他为代表,一批科学家认为:博士毕业后真正做研究前,还必须学习和锻炼如何自己找方向、找方法、找结果,这个锻炼的阶段就是博士后。

因此,1984年,李政道等89位院士向中共中央建议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他们向邓小平提议:可否在国内先设立十几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试点,使全国青年学者都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流动起来,产生新的活力。

1985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原国家科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关于试办博士后流动站的报告》。中国博士后制度正式建立,国家给予每人每年日常经费1.2万元。

▎第二大国

30余年来,博士后制度中发生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多。

当前,我国已成为博士后招收规模第二大国。据官方统计,1985年至今,中国已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07840人。

2018年,中国博士后进站人数超过2万,相比2009年的10093人,博士后进站人数在短短10年之内就翻了一番。

从总体看,尽管一度有所下降,但近10余年来,选择毕业后进站在国内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博士毕业生也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博士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国内,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到了2018年,约6万名博士生毕业,有超过2万人选择进站(当年进站人数中包含部分非2018年应届博士毕业生及海归博士)。进站工作的博士生与当年度博士毕业生之间的比例约为0.35:1。

博士后制度创设至今34年间,我国累计已有122214人名博士后出站,作为创设初衷的培养目标也已完美达成。他们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470项国家奖,52位院士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至2013年,具有中国博士后经历的科研人员作为项目主要参加者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470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年入选率达到34.3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国家层面人才项目入选率平均在20%左右。

截止到2014年,共有52位中国博士后人员当选为两院院士,且其博士后期间研究方向与目前作为院士的专业方向100%吻合。

比较那些通过博士后训练后成长为院士的博士后院士与其他院士的年龄可知,其他院士的平均年龄为59.2岁,而50位博士后院士的平均年龄为51.3岁,博士后院士的平均年龄比其他院士的平均年龄年轻7.9岁。

▎项目、论文主力军

发展到今天,在博士数量增多、硕博士培养质量大幅提高的新环境之下,博士后制度“培养”的目的渐渐褪去,博士后们反而开始更多地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助力。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中,许多学校博士后获自科基金项目数占全校立项总数比例均在20%左右,在部分学校占比甚至接近1/4。

而据学校官方数据统计,部分学校博士后申请自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获批率约在50%上下,远远高于青年项目20%-25%的平均资助率,甚至高出在2017年获批率最高的清华大学约1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依附于独立PI和课题组,博士后们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贡献巨大,他们越来越多地作为第一作者、甚至通讯作者发表CNS等顶级论文。

自科基金居高不下的占比和获批率,高水平论文的频繁发表一方面表明高校博士后的高水平和高质量,但另一方面更说明了博士后拿项目、发论文的意愿是如此之强烈。

▎钱多了,考核也严了

拔高学校的各项发展指标,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力帮助的同时,各个地方和学校也让一部分优秀的博士后们先“富”了起来。

尤其在近几年,有许多高校开出的博士后待遇已经超过了该校在编的普通正教授,甚至已经接近“四青”人才的待遇。更有学校不惜开出“百万年薪”,大力引进优秀博士后人才。

尽管能够拿到百万年薪的只是极少数,但与之前相比,近几年博士后们,尤其是一部分优秀的博士后确实先“富”了一些。

博士后需在规定年限内出站,高校不必为其负责。因此,为了吸引更多更优质的博士生来校做博士后,学校纷纷给出高薪,对于博士后发论文、拿项目的激励力度更是令人咋舌。

但同时,博士后们也面临着聘期内考核难、出站后就业难等等问题。

部分高校为了扩大预聘师资储备,将博士后与助理研究员、特任副研究员等岗位并轨,并实施严格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博士后第一聘期年度考核要求与讲师等同,第二个聘期年度考核标准与副教授等同。年度考核不合格,则直接终止聘任合同。

而在另外一些学校,即使达到考核合格标准,但如不能满足较高的发表或项目要求,博士后的薪酬可能还会被进行相应的扣除——几十万的高薪着实得之不易。

与普通教师不同,博士后虽已算是参加工作,但一到2-3年的规定年限必须出站,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一点也不比“初出茅庐”的博士生少。

华北地区某985高校规定,博士后在第二个聘期内可申请参评学校教师系列副高级职务,但指标不单列,因此本校博士后相比于其他竞聘者,优势十分有限。

2019年将尽,中国博士后制度也即将迈向第35年。

30-35岁的博士后阶段,是一位学者成果产出和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当今形式和背景下重新审视博士后制度,其创设初衷、培养方式、薪酬制度和评价方式,在“破五唯”的大风向下意义非凡。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候鸟式旅游 向着温暖的地方

连续的降雨降温天气,把冬天的湿冷全面带到。有些人不甘于在寒风中等待春天的到来,便像候鸟一样,收拾行囊飞向温暖的地方。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