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唐里村的古戏台

黄山日报 2019-12-03 04:51 大字

□方辉利

唐里村坐落在昌源河畔,距徽州古城42公里。这里四面环山,村庄沿溪而建,如一条带状,鱼贯而出。两条涧泉由东向西汇入昌源河中,雨后放晴,云雾袅袅,树木丛生,犹如天上仙境。

行走唐里村内,仍然可以发现一些明清时期的徽州三雕,老宅里的木雕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内涵之深,令人叹为观止;望族门楼虽经岁月的磨砺,风雨的剥蚀,依然玲珑剔透,耐人寻味。村中原有大小宗祠9幢(二周、三汪、四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三进两天井的布局。这里曾有郑家祠堂非常庞大,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其中石雕最为出名,有24块,分两边排列,东边是徽州到杭州水路景观,西边是杭徽陆路风光名胜,不幸在文革期间发生火灾而毁于一旦。

现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大多建于清末和民国时期,其中建于清代道光年间(1836)的大戏台保存完好。

唐里古戏台,是三进两廓厢四通道的设计,有精美的花槛,精致绝伦的梁托。乐队在隐蔽的两廓厢里奏乐,观众是不能看到的,演员在这里等候适时出场;两边廓厢后面小房间,是背台词、看演出、出道具,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待候演出过渡区;舞台后面的长型房间,是储蓄器材、休息和化妆的场地。舞台前面正上方有多层次的木雕人物荷叶梁托,上空设置有灯光。一旦演出开始,锣鼓喧天,器乐飞扬,灯光闪闪,好一派开场迷人盛典。这古戏楼是一个集舞台演戏、百姓开会、电影放映的露天多功能室,也是唐里一带村民汲取历史戏曲文化、时事传播、集会选举的重要场所。

唐里村重视民间文艺工作,广为流传至今的民歌有“卖丝线”“种麦”“送郎”“十二月花名”等。在这台上说、拉、逗、唱、跳、掘、舞已有两百来年,一代代演出,一代代流传,家喻户晓。

唐里村民喜欢看演戏。1965年10月至1966年元月,严凤英在苏村及唐里村演出《天仙配》等71场,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谦逊、朴实,待人诚恳,嗓音亮丽清脆,舞姿精湛,从排戏到传承,从乐理到舞步表演默契,成为当地百姓追逐的“舞台之星”。

该舞台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革命样板戏演出的红火“圣地”。远近十余个大队百姓在农闲时,泥腿当演员,农汉当琴师,自行排演了《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等节目,登台表演,精彩动人,掌声不断,吸引着当地村民的眼球,也成为异地文化交流的纽带。

在唐里村,给百姓印象最深的就是村里戏班全套的老戏衣,它历经时光,迂回反复,推陈出新,据说破旧的戏衣已经丢弃了几套,在1950年又买了一套戏衣,至今保存完好。这些老戏班服饰乃苏州刺绣之杰作,种类多,做工精美,是其他一些民间戏班的戏衣所无法比的。

只要戏衣一展,村里的老戏骨们就会按捺不住,就像戏曲里的人物附体,又如孩童古装礼仪祝拜,激动得套上戏衣,水袖狂舞,咿咿呀呀唱将开来。

唐里村还有吃虫粿、拜山神、舞火龙、打百步、送灶神等名目繁多的传统特色民俗,特别是正月初四至正月十八,是村中一年中最热闹之期,郑氏家族扮地戏,汪氏家族嬉灯,周氏家族演大头罗汉、舞狮,这古戏台就俨然成了村庄街道演出的起始地和终结点。

戊戌夏秋季节,唐里村古戏楼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月余的抢救修葺,将霉乱的椽柱、花槛、地板、门框、梁托等修旧如“旧”,油漆防水防蛀,高大坚固,给人耳目一新,引来远近村民驻足观赏。

新闻推荐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 努尔·白克力 一审被判无期

据新华社电2019年12月2日,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努尔·白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