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谣言”也得严打
鼠疫无药可治?5G手机运用了毫米波,可导致失明?有的牙膏可杀灭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病和胃癌?……这些,都是谣言。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11月“‘科学’流言榜”,打假谣言。(12月2日《北京日报》)
这种谣言往往以科普的名义,打着“善意”的幌子,近年来网络上层出不穷,尤其是借助微信朋友圈的平台,传播速度更快。许多人信以为真,以为多传一次,就是多了一次善意的提醒,以至于以讹传讹。这种“科普谣言”即使许多人一眼就能看出有假,但往往给人危害不大的错觉,人们并不较真,实际上,不仅颠覆科学和常识,误导人们的认知,还造成困惑,扰乱正常的生活,有些甚至危及健康和生命安全。
如今,微信已是我们须臾不能离手的信息交流和互动的工具,每天发送接收的信息不计其数。对于这种谣言,尤其需要多一点把关意识,注意甄别,别误传了“善意”的谣言。
当然,现在也不乏有关部门的辟谣和提醒,而如北京科学技术协会等机构还共同发布每月“‘科学’流言榜”,一方面是普及科学知识,一方面是进行辟谣,这显然十分重要和必要。但问题是有滞后之嫌。许多谣言早已“普及”,跟在谣言后面去辟谣,显然是事倍功半。实际上,有些谣言隔一段时间就“重出江湖”,再屡屡去辟谣,也耗费大量人力精力。
实际上,许多编造或者传播者自己也并不相信,编造、传播这种谣言,无非是为了骗取点击量,吸引眼球,以从中牟利。而为了更具“效果”,谣言也编得越来越离奇、离谱。如此肆无忌惮,无非是风险成本太低。事实上,对这种“科普谣言”,监管并没有到位,甚至处于盲区。
对“科普谣言”不能止于辟谣,不能手下留情,也得严打,同样要按照相关规定,对于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谣言的,寻根究源,一查到底,依法追究。若此,“科普谣言”的空间,才能最大限度地堵死。
新闻推荐
干部多操心 群众少揪心 湖州在主题教育中开展“十大群众揪心事”专项整治
据新华社电近期,居住在浙江湖州市吴兴区月河街道的张女士“不再为停车担心了”。位于小区南大门对面、由湖州市城市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