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 人类能否终结艾滋病
在卢旺达基加利举行的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中,志愿者演示艾滋病检测方法。 新华社发 这个粉红色大球体是我们身体中与免疫力相关的淋巴细胞,而在这颗大球上如同孜然一般“撒满”半个球面的数不清的亮黄色粉状物就是艾滋病病毒颗粒,它们正在缓慢地“吃掉”这个淋巴细胞。 图片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在加纳阿克拉的莱科玛医院,中国第八批援加纳医疗队医生杨德福(右)与一名艾滋病患者交谈。新华社发 在乌干达坎帕拉举行的防艾宣传活动中,一名医务工作者(右)为一名当地居民进行检测。新华社发 图片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019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目前不可治愈、无疫苗预防。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世界的共同目标和责任。联合国机构数据显示,近10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持续下降,获得治疗的人数稳步增加,全球抗击艾滋病已取得重大进展,但要在2020年实现一些关键抗艾目标还需更大努力。今年我国的宣传活动主题是“社区动员同防艾,健康中国我行动”。
A共同挑战
全球抗艾成绩显著
实现关键目标仍需努力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今年7月发布的《全球艾滋病最新情况——以社区为中心》报告表明,全球抗艾已取得重大进展,特别在扩大治疗范围方面成绩显著。同时,2018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约170万,比2010年下降16%,这主要归功于非洲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取得的进展。
然而,2018年全球因艾滋病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仍高达77万,要完成到2020年把死亡人数控制在50万以下的目标,困难重重。2018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较2010年少16%,但离至2020年下降75%的全球目标相距甚远。报告指出,减少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提升治疗可及性、终结艾滋病相关死亡进展速度正在放缓。
艾滋病规划署表示,一些国家在应对艾滋病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但另一些国家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相关死亡病例有所上升。比如,虽然进步明显,但东非和南部非洲仍是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最高的地区,任务依然严峻。在非洲其他地方,2010年至2018年新增感染人数仅下降4%,一些地区甚至还有所增加,情况越来越令人担忧;在东欧和中亚,每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增加了29%,中东和北非增加了10%,拉丁美洲增加了7%。
此外,在世界许多地方,尤其是非洲东部和南部,由于性别歧视、社会不公正等情况正阻碍抗艾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艾滋病规划署称,超半数受调查国家艾滋病高危人群中能接受有效防治的人不到50%,这表明关键人群被边缘化和被防治工作遗忘的现象仍然严重。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约82%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获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较2010年增长90%以上,由此,新增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减少了41%。
2015年,联合国会员国一致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包括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艾滋病规划署推出了艾滋病防治的一系列目标,包括到2020年,实现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自身知情,90%的知情感染者获得治疗,90%的接受治疗患者体内病毒受到抑制等目标。
基于2018年的数据,目前这三个90%目标的完成度分别为79%、78%、86%。艾滋病规划署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提高防治工作的有效度和精准度,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据新华社
B防治知识
艾滋病目前不可治愈但是别怕
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全国共检测2.3亿人次,新报告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3.1万例,新增加抗病毒治疗12.7万例,全国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为86.6%,治疗成功率为93.5%。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95.8万,整体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
学习和掌握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是预防艾滋病的第一步。右图这些防艾常识,需要你了解和掌握。
据央视新闻、新华网等
C观念刷新
戴套套能预防艾滋病“恐艾症”却难防
“我在外面发生了一夜情,戴了套套,会感染艾滋病吗?”“用酒店的马桶上厕所会感染艾滋病吗?”“去医院看病抽血,旁边有个人可能是艾滋病患者,我会被传染吗?”在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和危机干预中心,经常会接待这样的人士和热线电话,他们向医生倾诉因为各种原因,担心自己患上艾滋病,辗转在各地医院、疾控中心,反复进行医学检查确认病情。
在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关注艾滋病患者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谈艾色变,对艾滋病恐惧到极点,被称为“恐艾症”患者。“世界艾滋病日”当天,记者采访了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医师、“阳光医生”陈进,和他聊一聊“恐艾症”这个话题。
“恐艾症”影响工作和生活
艾滋病恐惧症(即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简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强迫、抑郁、焦虑、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或)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随着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蔓延,感染人数不断增加,而且目前还没有可以完全治愈的有效方法,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和恐惧程度在不断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对预防艾滋病有着积极的作用,可有一部分人的关注和恐惧程度远远超出了正常的水平,甚至患上“恐艾症”,严重影响到正常工作、生活。
“恐艾症”会导致许多症状
在门诊经常有这样的人士前来咨询,他们普遍的症状都是有强迫、焦虑、失眠甚至抑郁。比较典型的有一名单身青年,在外面通过一些途径发生了性行为,过程中他是戴了安全套的,但到了第二天,他感冒了,出现了发热、扁桃体肿大等症状,于是在网上四处搜索艾滋病的资料,有些和出现的症状相似,就开始恐慌了。即使在疾控中心检测结果是阴性,依然不相信,隔几天就去检测,吃不下、睡不着,逐渐发展为强迫症。他开始反复洗手、夏天出门也要戴口罩、手套,和别人接触后一定要洗澡、甚至全身消毒。这种强迫症状造成他长期失眠、注意力无法集中,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和信心,甚至开始出现抑郁的症状。
陈进主任医师表示,虽然医学检测阴性的结果可以短时间缓解“恐艾症”患者的焦虑,但是这种反复的检测也可能使患者病态的行为加重,并导致他们出现更高水平的恐惧和焦虑。
“恐艾症”应接受规范化治疗
陈进主任医师介绍,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首先考虑适当用药,针对性地缓解患者失眠、焦虑、强迫、抑郁的症状,当他的症状有所缓解,精神状态变好以后,才有可能更理性地接受心理治疗。对“恐艾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通常从两个方面着手: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局限于微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要钻牛角尖”。第二,要接纳自己,允许自己犯错。很多患者从小就接受到非常强的完美主义教育,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内化,对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害怕出错,道德规范感强烈,一旦做出出格的事情,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强迫、焦虑的产生。第三,在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打破僵化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接纳灰色地带的存在,尝试灵活应对。第四多与身边的朋友或者专家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听听别人的意见,学习他人的思考方式。
从疾病的角度来讲:首先要相信科学,正确了解这个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要相信在窗口期以后做了抗体检测为阴性即可完全排除被感染的可能。要洁身自好,有足够的防范意识,采取足够的防范措施。
据《扬子晚报》
新闻推荐
我家有一个爱做菜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呵呵!这就是我的妈妈。大清早,妈妈就买好了菜,勤劳的身影就开始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