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迷彩服的农民院士:扎根云南澜沧多年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11月29日,一位经常穿着迷彩服穿梭在田间地头的院士,被授予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而5天前,他还在西南边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村寨忙着种植冬季马铃薯。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首席教授、云南省科协主席朱有勇。
2015年,中国工程院决定对澜沧县开展对口帮扶。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五山六水纵横交错,峰峦连绵不绝,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多座,98.8%的土地面积为山区或半山区。当地居民大部分为拉祜族,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以种植野谷、玉米和打猎为生。在中国工程院进驻之前,这里的很多村民还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之下,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当时已经60岁的朱有勇毅然决然地站出来:“我最年轻,我来干。”
2016年初,朱有勇第一次来到距中缅边境不远的蒿枝坝村,进村之后,目之所及,全是漏风漏雨的篱笆房,几张床加上一点玉米杂粮,就是当地人全部的家当。村寨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其贫困的现状让朱有勇陷入了沉思,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里的乡亲们脱贫,3年后一定要实现小康。此后1年多,朱有勇14次来到蒿枝坝村,带来了由云南农业大学50名教授、博士和硕士组成的扶贫团队,在村民活动室搭起了“科技小院”,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他们在蒿枝坝村开展100亩冬季马铃薯示范种植,当年平均每亩为农户增收3000至5000元,至2019年在全县已推广种植1万亩。
几年来,朱有勇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和村民们建立起深厚的情谊。在扶贫的过程在,朱有勇发现农村群众素质性贫困突出,于是他整合云南农大教师和澜沧职中教师资源,创办了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课堂就设在田间地头,学员为来自全县各乡镇有脱贫致富愿望的农民。从选良种栽种,到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从采收包装,到产品推广,一系列流程均由朱有勇等院士教授专家亲自授课。
下地时,朱有勇喜欢和当地的农民们一样穿着迷彩服,在田间地头穿梭,给农民授课、教农民技术或者和农民一起劳动。在一群穿着迷彩服劳作的人里,人们总是很难分辨出哪个是朱有勇。他看起来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可正是他的这种甘于平凡,让他和农民打成一片,处处为农民着想,帮农民增收。
除了马铃薯,朱有勇团队还应用林下三七科技成果,在澜沧示范种植7305亩,带动三七种植农户749户,每户平均增收2.5万余元。
澜沧县处处是茂密苍翠的思茅松,朱有勇团队在松林中试种中药材三七,成功培植出全国第一块林下三七基地。三七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林下三七每亩可收入50万元,但它的种植对土地的要求很高,一直很难形成产业规模。为了攻下三七种植的技术壁垒,朱有勇带领团队启动了林下三七专项科研课题,用生物多样性病虫害防控技术,有效解决了三七感染病虫害致使根部坏死问题,并将林下三七不到10%的成活率大幅提高至70%。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朱有勇就开始研究生物多样性病虫害防控技术,他和团队研发出的“遗传多样性控制水稻病害”技术在全国10省区市推广6000多万亩,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科研一等奖;他们研发的“物种多样性控制作物病害”技术,已在国内外应用于3亿多亩旱地作物,成为国际上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成功典范。这两项技术都可以减少60%的农药使用,并能增产20%~30%。朱有勇将自己的技术无偿授予当地农户,并长年提供技术指导,条件是种植企业必须兑现“不用一粒化肥、不打一滴农药、收益的15%用于扶贫”的承诺。
林下种植三七激发了当地农户护林育林的热情,三七有机种植得到示范推广,预计明年将达到1万亩。
除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外,朱有勇和他的团队还开设了冬早蔬菜、茶叶、林业,猪牛养殖等24个技能班,教授各种谋生技能,培训了约1500多名乡土技术人才,带动了一批处于深度贫困的拉祜族群众脱贫致富。
现在到了冬春季节,全国各地餐桌上的土豆丝,5盘中就有4盘是云南产的冬季马铃薯。这不得不归功于朱有勇多年来的付出。早在2013年,朱有勇的团队就成功在云南种植冬季马铃薯,并迅速在云南山区推广1000多万亩,冬季马铃薯已经成为云南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去年冬天,朱有勇团队在蒿枝坝村教村民试种100亩冬季马铃薯,今年4月收成后,平均每亩收入9000元。
躬耕山林,无怨无悔。“朱院士对农民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乡亲们经常这样说。而这一结论最好的解释莫过于一张朱有勇跪着劳动的照片。那是10天前的11月19日上午,在拉祜族村寨一片刚种植的马铃薯地里,张六均等三个拉祜族村民手杵着锄头站在地边,全神贯注地听朱有勇说话。当时朱有勇蹲在地上,手握着竹竿,一边用竹竿丈量土地,一边耐心地给村民讲解马铃薯规范种植技术。大概是蹲久了,腿酸了,他的右膝很自然地靠在了土里,继续给村民解说。在场的云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何朝辉用手机拍下了朱有勇“单膝跪地”的这一幕。这一跪,道不尽对农民的初心,说不尽对土地的深情。
从深度贫困的山区到云南省科技扶贫示范县,朱有勇团队为澜沧县带来了“最强大脑”。用科研创新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朱有勇让学问走出书斋,走向田间地头,结出硕果累累,惠及万千农民。他是最帅的“迷彩服院士”,向他致敬!
文/科协改革进行时 编辑整理
原标题:《穿着迷彩服扶贫的“农民院士”,扎根澜沧县多年,用科技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美式『人权』『民主』极度虚伪 操弄『双标』不会得逞 人民日报评论员
美方悍然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签署成法,公然为暴力犯罪分子撑腰打气,公然以国内法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公然违反国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