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爱在左 情在右 读沈丽新老师《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有感

滁州日报 2019-12-31 08:08 大字

□查达江

“你爱学生吗?”“你会爱学生吗?”“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武汉名班主任桂贤娣老师的“三问”直逼内心,让我们深思,而沈丽新老师的《让学生看见的爱》让我找到了答案。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用童心润童心。沈丽新老师说:“我们没办法让自己的年龄一直停留在20岁,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永远保持童心。保持童心,孩子们就会更愿意亲近我们,同时为建立专业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沈立新老师的学生是幸福快乐的,如班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布置,不追求整齐划一,不介意领导评判;学生可以在溪流边自由泼水玩耍;就餐的队伍可以不那么整齐划一,等等。这一切都源于沈老师的一颗童心。

而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师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对学生常常摆起一张冷漠的面孔,高高在上,他们把学生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学生必须按照老师制定的条条框框去学习和生活,不许越雷池一步,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稍微犯了一点错误,老师就声色俱厉地批评,甚至采取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措施,学生简直成了“装在套子的人”,试问?这样的学生有发展前途吗?正如沈丽新老师所说:“让我们坚持教育中的儿童立场。教育的原点是儿童,我从此真正去倾听儿童的心声,真正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看到的世界。”诚如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而不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儿童世界的多姿多彩。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用尊重赢尊重。我们的老师太像老师——背着手,绷着脸,不苟言笑,开口则“应当如何如何”,闭口则“不准这样那样”。老师总以长者自居、教者自居,总是“隔着讲桌和学生说话”。无形中,师生间总是有一层隔阂。其实师生是平等的关系,只要我们俯下身子,蹲下来看学生,就能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沈丽新老师说:“长期被平等对待、被尊重的孩子,才会学着去平等待人、尊重身边的人,无论是同学、家长还是陌生人。”被尊重的学生,他的心态是阳光的,会把这种尊重的美好传递给他人,让彼此感受都美好。

曾记得,一次评讲作文课堂上,在“病文诊断”的教学环节中,我出示了A学生的作文,当我读完这篇作文后,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大家为A同学作文离题而大笑,而A同学则面红耳赤,不好意思低下了头,现在想想,当初我是多么的武断,事先既也没有征求A学生的意见,事后也没有向A学生道歉,学生的心灵一定受到了伤害。可见我对学生缺少尊重意识。这件事时时警示我,只有蹲下来看学生,教师才会少犯错误。

让学生看见你的爱,用美好唤美好。有位哲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要体现美好就要给学生仪式感。“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沈丽新老师非常重视仪式感,从入校仪式、上课仪式、收作业仪式到颁奖仪式,无不体现了教师的用心、细心。的确,生活需要仪式感,它的意义在于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情。对于班级工作也一样,需要某些特定时刻的仪式,它能给孩子一种对某些事情的正式感、敬畏感,象征着承诺、宣誓、庆祝、改变甚至升华。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班级,一定是个温暖而富有诗意的班集体。

教育,其意义在于唤醒,仪式感是向美之心,能唤醒我们对美的向往。英国社会学家邓肯·米切尔说:“仪式的意义在于通过隐喻或转喻来陈述心灵体验。”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用心经营着诸如开学、生日、离队、毕业等细节,期待能让孩子保持一种仪式感并内化为一种习惯,相信这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未来也更有可能成为一个能把生活过成诗的人。相信这样一种充满温情、欢乐与自豪的人生体验,会成为每个孩子一生的美好记忆。或许只有在这样有着独特仪式感的场合,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感知信念和意义的力量。

读完沈丽新老师的《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我不禁掩卷沉思,爱在哪里?爱在老师的心里,爱在学生的眼里。夏丏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池。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我的眼前又浮现出罗伊·克里夫特的《爱》:我爱你,不光你的样子,还因为,和你在一起,我的样子。

新闻推荐

八仙桥街道筑牢安全网 加强冬季治安巡防

本报12月30日讯(通讯员王华龙周旋)近日,八仙桥街道办事处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冬季治安大巡防集中行动。本次行动以建设平安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