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寻找经远舰(三)

华西都市报 2019-12-25 02:42 大字

经远舰考古调查发现的53毫米炮药筒。

37毫米哈乞开司炮弹。

37毫米哈乞开司炮弹药筒。 火烧过的天幕杆,见证惨烈海战。

此次考古调查最大收获是发现了军舰的舰名“经远”两字,确定了军舰身份。

致远舰同级姊妹舰靖远舰瓷盘中间的舰徽。

致远舰瓷盘,2015年9月海下考古发现,瓷盘中间有致远舰徽。

致远舰同级姊妹舰靖远舰的瓷盘,可与致远舰餐具对比参考(现藏军事博物馆)。

考古队员对致远舰进行水下调查。

“經(经)逺(远)”铭牌。沉没在辽宁庄河老人石海域10米下的神秘之船,在它沉没后120年的2014年,我们发现找到了关于它身份的蛛丝马迹。2018年,经过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业调查,发现了经远舰的舰名“经远”两个字,这艘沉舰的身份才算确认下来。

丹东海洋红港水下有异常磁力显示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大决战中,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和经远舰是编在一个小组的。海战中,两艘战舰互相配合,互为支援,先后在沉没在黄海海域。

2013年,丹东港集团在开发丹东海洋红港区时,在新港清淤过程中发现水下有异常磁力显示,可能是存在沉船。这一片海域正是当年大东沟海战的战场,打捞当年沉船也是丹东人多年的心愿,丹东港迅即邀请文物部门介入进行调查。

2014年,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在全国媒体都在报道甲午纪念日时,考古工作者正在这片海域进行考古调查。

考古人员在水下打捞起这艘沉船的第一块残片,让这艘沉船的身份渐渐浮出水面。这是一块带有翻卷创伤的锻制钢板。由于长期埋藏于水下泥土之中,保存十分完好。残片上面的双排大型铆钉孔清晰可见,根据锻造的分层特点,初步断定这艘沉船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当时初步判断这艘沉船为中日甲午海战沉没战舰,考古人员将其命名为“丹东一号”。

经过两年多的作业,2015年9月17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瓷器的碎片,推测位于沉舰的舰尾。

第二天,考古队员将这些碎片进行了拼合,呈现出瓷盘状。

这个白色瓷盘表面上看并无特殊,而从侧面看,考古人员突然发现中心位置有异常,出现了一个图案。

仔细辨识,图案呈圆形,最上面一行写着“CHIHYUAN”,翻译过来就是英文“致远”的拼写。左右两边各有三枝带有橄榄叶的装饰。下方是一个半圆,写着“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也就是“中国皇家海军”或“中华帝国海军”的英文翻译。最中间有两个篆字,上面是“致”,下面是“远”。原来,这些组成的是致远舰的舰徽。

根据军事博物馆里收藏的靖远舰瓷盘对比,两者舰徽图案基本一致,差别只是舰名的书写。致远舰和靖远舰是同在英国定造的同级舰。

这枚瓷盘原本在边缘位置以及舰徽等处都是彩色,100多年过去了,釉彩已经掉了,但当时的颜料里含有铅,铅最终渗到瓷器里面,这样舰徽就被保留下来了。致远舰由此被确认。

此后,致远舰和海昏侯墓等一同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经远舰考古调查入选年度考古新发现

2014年,致远舰考古调查还在进行中。

这年8月,我们组织摄影师对老人石海域沉船进行海下拍摄。当天中午,在我们拍摄完成即将离开时,遇到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船。经过询问了解到,当时考古工作者原本在丹东大鹿岛海域作业,听闻老人石附近有经远沉舰,因此载着磁力仪等仪器到这里进行初步探摸,但没有发现。

因此,我们将老人石沉船的具体位置告诉了考古队。

经过专业仪器调查,考古队员确认这是一处铁质沉船点,当时推测为经远舰。在做完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之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2017年开始启动甲午沉舰系列调查,主要针对黄海北部和威海刘公岛周边海域两个交战区。

2018年7月—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对这艘庄河沉船的专项调查工作。

目前经过调查,这艘沉船的残存舰体长约80米,宽12米,深度有6米多。

考古调查过程并不容易,水下能见度低,淤泥硬结严重,期间还有一场小型台风从这里经过。

最终在2018年9月15日,考古队员在海床面以下5米处发现悬挂于舰舷外壁的木质髹金“經遠”舰名字牌,由此确证沉舰即为经远舰。此外,遗址中还发现一块木牌,清晰书有“經遠”二字。

庄河老人石附近的这艘沉船,曾数度出现于当地的县志之中,也是黑岛当地人口耳相传的故事,在历经岁月冲刷和非法盗捞后,终于被世人“发现”。

此后,经远舰的考古调查,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经远舰倒扣海底不排除将士遗骸尚在

庄河老人石的这艘沉船最终在考古调查确认为经远舰,由于它特殊的沉没姿态,舰上一定保留有诸多历史信息。

根据考古调查,经远舰是以倒扣的姿态沉没在海底,随着岁月的变迁,泥沙渐渐掩盖舰体。这意味着致远舰上舱面以内的空间原本都应该很好地保存在海底。

但在2009年,经远舰遭遇盗捞,从此次考古调查结果来看,破坏的结果比较严重,不过当时盗捞是从舰体底部开始,而且盗捞时间有限,对经远舰的破坏也可能有限。

在这次考古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一块遗骸,从当时的战况推理,不排除经远舰舱内还有更多将士遗骸。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海战时,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在司令塔内指挥,不幸“突中敌弹,脑裂死亡”,此后接替指挥的大副陈策和二副陈京莹也先后阵亡。

司令塔位于经远舰的舱面,海战时高级将领在这里完成战斗指挥,随着经远舰倒扣海底,不排除林永升等人的遗骸还在舱内。

在战沉的北洋诸舰中,致远、定远均进行了考古调查,致远舰剩舱底部分,定远舰在甲午战后被日方系统拆解,只剩零星残骸。超勇、扬威两舰,根据现有资料分析,应该已经被彻底破坏。其他在威海卫保卫战中沉没的军舰,均在战后被日方拆毁。

经远舰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好的北洋舰队舰只,它在舱内保存的资料,令人十分期待,比如已经发现的“经远”舰名的铭牌,是首次发现的实体物证,以往只能在影像中看到军舰在船舷上的名字,推测为金属制品,但考古调查显示铭牌是木质的。

其他诸如船印、舰长舱室甚至航海日志等资料,都给对经远舰的考古调查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对话

经远舰遗物对研究甲午海战史有重要意义

从2018年7月起,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经远舰开展专项调查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果。

经远舰考古调查领队周春水介绍,目前确定经远舰残存舰体长82米左右,宽12米,在水下呈倒扣状态,并在右舷处发现“經”、“遠”舰名。此次调查,获取大量遗物。位于底舱的重要舱室以及舱面的武器都可能被保存下来。“经远舰遗物对深入推进甲午海战史、北洋舰船史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舰体在水下呈倒扣状

封面新闻:经远舰在水下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周春水:考古调查可分两个阶段,从7月中旬到8月,通过数据比对与形状分析,确认水下环形铁质物体即为经远舰位于水线附近独特的防护装甲带-铁甲堡,根据边沿倾斜度及往下弧度,推测舰体应为倒扣状态。明确舰体沉态,自9月份以来,选取舰体右舷的中后段,从外壁钢板往下抽沙(海战中舰体左舷迎敌,故推测右舷相对完好),陆续发现处于不同深度的舷侧舰体结构,包括排污水管、登舰木质舷梯、外侧舷窗、排煤渣管等等,各部件均呈倒置状态,比如,管口向上、梯子踏步向下,印证了初期对舰体倒扣的推断。

封面新闻:这艘船在2009年时曾被非法盗捞,从这次调查看,被盗捞破坏的程度如何?

周春水:盗捞破坏挺严重。按我的估计,应该是把泥中2米深的地方都给抓过了,当然也不排除日本人当年也曾打捞。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泥下2米深度范围之内,水平分布的部件都被砸烂。保存下来多是竖直分布的一些构件,包括铁甲堡、舷侧钢板,由于是竖直向,受力点小,所以不容易被抓走。

海床5米多深发现舰名

封面新闻:确认经远舰的核心证据是如何找到的?

周春水:我们选择右舷位置,从舰名一段沿外壁往下抽沙,最终在距海床5米多的深度陆续发现了“遠”,“經”舰名。木头制作,刷了一层金。“經遠”二字,成为经远舰身份最直接的证据。此前,在调查中还发现了一块木牌,戳印有同样字体的舰名。

由此,经远舰身份得以明确。

封面新闻:舰名是在哪一侧船舷上发现的?

周春水:在经远舰的右舷。选择从右舷抽沙,是考虑当年经远舰左舷受敌炮攻击,受损严重,很可能会把左舷的舰名打烂、打掉,所以我们选择调查右舷。很幸运,舰名保存如此完好。

封面新闻:从照片上看,舰名的两个字虽然在淤泥中埋没了100多年,但依然非常显眼,能看出镀金的黄色。

周春水:是的,因为它是木头做的,深埋泥中相对保存更好。如果是铁做的,会迅速氧化生锈,最终锈蚀成一个凝结块。

封面新闻:除了发现舰名之外,此次考古调查提取到哪些重要文物?

周春水:本次调查获取大量遗物,择选出来的标本即达500余件,种类丰富,包括铁、木、铜、铅、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质。其中,铁质品以底舱的梁架、肋骨、舷板为多见;木质品以甲板、舱室壁板、格扇门窗为主;铜质品多见弹药、管材、油灯、舷窗等。个别文物刻有德文铭牌。

代表性文物包括铁质小锅炉(为启锚机提供蒸汽动力)、斜桁、舱底水总管、圆形舷窗、舱室门、大横肋、铁甲堡衬木等舰上设施,毛瑟步枪、左轮手枪、37毫米炮、47毫米炮等武器的弹药,锉刀、扳手、旋柄等工具。

将士遗骸可能尚在

封面新闻:因为是倒扣状态,那么经远舰上的军官舱等重要舱室应该还在下面。甲午海战中,管带林永升、帮带大副陈荣、驾驶二副陈京莹等舰上高级将领都在战斗中牺牲。未来有没有可能会发现他们的遗骸以及他们的私人物品?

周春水: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如果他们当时正好在下面舱室里,那么,现在应该还在船舱里。如果有人当时在甲板上,可能就不在了。所以只能说不排除。

封面新闻:经远舰的考古调查,跟之前调查致远舰相比,难度怎么样?

周春水:这只舰的难度相对要小一点。

就水深而言,经远舰在水下低平潮是8米左右,高平潮是12米左右。致远舰在水下是20多米,最深达到22米。所以水下作业时间相对会长。另外,有经远舰图纸,可以按图索骥。

封面新闻:从您的调查来看,相较于致远舰和定远舰,经远舰的保存情况应该算是最好的吧?

周春水:对,目前是保存最好的。致远舰为正沉状态,由于长期破拆,最终只残存约2米的船底。定远舰在甲午战后曾被多方长期拆解,所剩舰体应该不多。而经远舰还保留有6米多,就高度而言,三艘舰之中,肯定是保存最好的。另外,致远舰保存的是底部,底部主要是动力机舱。经远舰因为是翻扣,生活舱室以及甲板以上的主要武器均有可能保存下来。

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学术支持: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

新闻推荐

治理“假环保”,需要真问责

治理“假环保”的现象,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拆穿其“西洋镜”,逼其“现原形”。其次,还需要加大违法必究、造假问责的惩戒力度,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