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圆桌|“杳杳寒山道”:关于诗僧寒山的国际影响与艺术解读

澎湃新闻 2019-12-18 08:34 大字

“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这是唐代诗僧寒山的名句。相比于中国古代的主流诗人,在国内,寒山的研究很长一段时间属于“非主流”,甚至“边缘式人物”。在国外,寒山诗及其对艺术的影响远超中国国内,且不断“被经典化”。

近日,“杳杳寒山道——寒山文化论坛”在苏州寒山美术馆举行,由苏州高新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支持,寒山美术馆与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这一论坛主要围绕“寒山的国际影响”“寒山诗词的个人解读”及其对当下艺术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论坛当天,来自美国的作家、汉学家比尔·波特、复旦大学教授查屏球、前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院长钟玲等嘉宾参加了论坛发言。

“杳杳寒山道——寒山文化论坛”现场

清代罗聘的《寒山拾得图》(局部)

寒山诗词的国际影响与绘画形象

“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若遗趋宫商,余病莫能罢。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来自美国的作家、汉学家比尔·波特在论坛发言上引用寒山的诗说,“中国有名的诗人有很多,但他们在西方没有很大的影响。可是有一个人,写了一些看似简单的诗,却影响很大,他就是寒山。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诗中体现的精神是超越语言文化的,是可以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的。”

比尔·波特在论坛发言

寒山是一个隐逸的人,尽管我们不知道他的师承及所学,但是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很懂“道”的人。比如他的“出生三十年,常游千万里。行江青草合,入塞红尘起。炼药空求仙,读书兼咏史。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其中“洗耳”一词很关键、很难得。普通大众习惯了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会有这样的体验,因为他们不懂得摈弃。从某种程度来说,洗耳即是洗心。寒山很重视“洗耳”,他不愿意把什么东西留在他的耳朵和心里,因为只有摈弃了世俗的尘杂,他才可以隐逸自在的生活。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书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 ”比尔·波特继续引寒山的诗词说,“古人这样的生活很令人向往。读他的诗会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怎么不可以做这样的人?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这样的疑问,比尔·波特1989年来到了中国,只为了找到寒山。第一站,比尔·波特来到了天台国清寺,但物非人去。最后在中国寻遍各地,终于在终南山找到并开始了解这种隐逸的生活。

比尔·波特说:“西方也有隐士,但与中国的隐士不一样。西方隐士不会脱离社会,中国的隐士文化最早可追溯自5000年前,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别人,他们时常在山间独处。隐居对山林是有要求的,需要安静,需要水,需要木材,也需要土地种菜,可是土地又不能靠近农夫的菜地。所以我发现在中国符合隐居条件的山很少,也发现中国大部分隐士离农村还要再走2个小时才可以发现其隐居之地。但他们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隐士。

1983年,比尔·波特在美国翻译出版了《寒山诗集》,“36年仅卖了1.8万本书,从这个角度看,寒山在美国的影响其实不大,但知识分子比较喜欢。”比尔·波特说,“我是一个翻译人者,我翻译得不一定是好。但我发现很多美国人很容易懂得并接受寒山的诗词及背后的精神内涵。由此可以说,寒山精神是超越语言文化的,它很容易在西方的语境和文化下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到我们大家的生活。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受到的影响就是“洗耳”。从小的时候我觉得开始看破红尘,其实没有完全看破,但是碰到寒山以后,我真的觉得看破的条件是怎么样在我的生活中显现出来。”

查屏球在论坛发言

继比尔·波特的发言,复旦大学教授查屏球以此次展览展出的好几幅寒山水墨画(复制品)为例,并以“日本的五山禅林与寒山形象的速画与戏化的问题”为主题展开了自己的论述,认为如果要研究寒山在国际上的影响,那么日本是不可忽视的一块。

展览现场展出的寒山形象

展览现场展出的寒山形象

查屏球认为展开这个主题之前,应该弄清楚寒山子在中国文学中或者中国文化传播中,其原来的形象是什么样子。他以唐代末期杜光庭《仙传拾遗》、五代或者宋初闾丘胤写的《寒山子序诗集》两本文献中记录的寒山形象还原了寒山的原始模样:一居于寒岩、题诗叶、石;二、风狂之士、抚掌大笑;三、收贮余残菜滓于竹筒内;四、或长廊徐行,叫噪陵人,或望空独笑;五、状如贫子,形貌枯悴;六、与牧牛子歌;七、来去无迹,与神相通。并指出寒山子诗配画的现象大概是在北宋兴起,到南宋的时候非常流行,到了元代也非常流行。此时期,寒山子诗配画也传到了日本。并进一步延展提出日本在宋元期间,尤其在元和明初期间,五山文化特别发达。五山是仿照中国在南宋对各种各样的禅宗寺庙设立的等级。最高是五座山的五座寺庙,下面设立十个寺。这种对寺庙进行等级管理的做法,在元代的时候传到了日本,日本也设立了五山十刹。

在当时的中日文化交流中,有一个人物叫中岩圆月,这个日本的僧人在中国留学十几年,去过天台山、苏州、宁波,所以他传到日本的《寒山拾得》的形象非常中国化。比如这句说《寒山拾得》:“竹筒里有菜滓,经卷中无文字。奇哉奇哉,恠矣恠矣。眼孔目搭嗤。笑口张开。更奇恠哉。”就是说他吃人家剩下的东西,他写的东西是人家不认识的,他成天是笑口常开的。虽然过着和人家不一样的生活,但是他过得很开心。现存日本的古画中寒山形象

而到了后期,寒山拾得的形象慢慢增加了佛性成分,成了佛家里面的大圣。后来人们就认为他是文殊、普贤的化身,所以在日本流传寒山子的三幅画里面都是跟宗教信仰有关系。此时期日本人画的寒山拾得图又是对早期寒山拾得图的再表现,从水墨技法上也更加高超了一点。

通过寒山早期文献形象的考察、日本现存寒山形象的分析及演变,查屏球认为如同五山禅学讲究师承一样,五山禅僧对寒拾形象的表现都有各自的禅学渊源,跟在中国学的老师有关系,都是对宋元禅门的传承;寒山拾得漂洋过海之后的形象是世俗性与佛性并存。而在其后寒山拾得逐渐从前期的世俗性、戏剧化、谐趣化变为神性色彩比较浓的一个形象,也反映了寒拾在禅学中的地位的提高。从诗画的寒拾形象来看,查屏球认为二者是互动的,画家先是根据寒山寺来作画,诗僧根据这幅画提赞,再后来画家根据提赞诗画出新的画,诗家再来提写新意。这样意思开发的就越来越多,创造出新的形象。而在最后都是以戏化的方式突出了人物脱俗无拘的行为,达观开心的天性和通达透脱的智慧,以及启人心智的禅意。并指出,寒山拾得在中日两边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寒山的形象在日本主要还是在禅林僧人里。在中国则慢慢走向世俗化,走向现实世界,比如和合二仙,结婚时送的礼品等。

对寒山的个人解读与艺术影响

前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院长钟玲认为寒山对她的影响很大。她说:“寒山跟我的关系超过51年,因为寒山,我的学术研究开始开花结果;因为寒山,我的生命起了一些转折;也因为寒山,我向我的理想迈进。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就是由20岁左右开始,我就希望找到一个中国和西方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就是在寒山的身上我找到了这种可能性,而且努力去实践它。”

钟玲回忆自己的硕士论文就叫做The Cold Mountain:Han Shan ”s Poetry and Its Reception in the West,在1969年1月完成论文后,把其中一章独立成一篇《寒山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学地位》的文章,发表在当时《中央日报》,副刊每天都有,都是很精彩的文章。此后,接下来差不多每天都有人写寒山的文章。“可以说是这篇论文引起很大的回响,但是这个回响只持续了五六年就没有了,寒山潮好像就是这样,一波来,波浪又退去了。但是在美国就持续了很久,台湾的寒山潮是很短的。”钟玲在论坛发言

随后钟玲以自己1967年在美国一个活动的亲身经历说明寒山在美国的流行状况,并总结了寒山在美国成为重要诗人的几个原因。她认为寒山的诗有机缘巧合,正是美国在某一个时空社会人心所需要的,所以跨文化的转移不是因为源头有多伟大,而是取决于输入地的需求。刚好The Beat Generation就需要这样一个英雄形象,他就应运而生;寒山传奇的故事跟他生平材料欠缺,很有神秘感,很容易成为偶像;寒山描写的山中经验的诗,表现中国佛教、道教、隐逸的心境,正是美国青年追求的一种心灵自由的境界;寒山描写贫穷士人心境的诗,也是能抒发美国知识分子的郁闷;寒山英译文可以打动人,寒山人与山合一的象征,吸引人,许多有分量的美国作家比较欣赏。

浙江大学教授何善蒙主要从三个层面谈及了自己对寒山的理解。首先作为个人,他认为在任何的文化传统当中都有超越自己或者对自己进行一种突破的需求,而寒山在这个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源。其次对一个知识层来讲寒山的意义在于他塑造了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就是自由和独立。最后对整个社会及国家来说是反思。从社会中抽离出来作为一个旁观者冷静的看待社会问题的一种思路。何善蒙认为在这个意思上来讲,寒山作为一种精神或者资源,他可以被不断的唤醒,无论是从个人、从文化、从社会的意义上。

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张文江以《闾丘胤〈寒山子诗集序〉中的观念和象》为题展开了自己的发言。他认为尽管这篇序文是托名之作,但追溯他写《序》用的这些观念不是假的。并进一步做了一些梳理,以史实和字面意义为坐标,做出更深远的推进,来考察它的隐喻意义。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张勇围绕寒山诗对中国诗学的贡献展开了论述。他认为关于寒山提出偈与诗区分的问题。寒山是一个诗的雅化的转折点,而这个转折也在与他的诗学观念,就是偈和诗以典雅为界限的诗学观念。寒山提出诗的“证道”功能对诗学理论所做的独特贡献。因为中国传统的诗学是抒情言志的。这也是晚唐五代以后,寒山的诗被作为参禅的工具、上堂的法语、摹拟的对象,广泛地流传于世的原因。“以诗语禅”也成了普遍的表达方式。此外,张勇还认为寒山诗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式的产生,那就是“论诗诗”。此后“论诗诗”就很多了,像戴复古,元好问论诗就非常多。寒山美术馆

“寒山对于今天的艺术有什么意义?”在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看来,首先是“提醒”:“艺术的精神性”听起来特别老套,但今天特别多的画家、书家等多流于空泛和虚假,而当代艺术几乎与其绝缘,“只有重新做回那个山水世界中的人,才能于岁月遥永间探造化之幽秘,才能于山林丘壑间得。”

苏州科技大学教授温波、和合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胡正武、寒山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后永义还分别以“寒山文化的当代意义”“寒山身份之谜”“和合祖庭与寒山文化”为主题展开了自己的论述。(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新型诈骗:支付8元入同城交友群 结果被秒扣800元

近日,广州反诈中心接到多宗“8元秒变800元”新型诈骗警情不少人已上当受骗这种诈骗手法主要是利用群众贪小便宜和猎奇心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