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本期 2019年度好书榜

安徽商报 2019-12-14 01:28 大字

策划

沈书枝(作家,现居北京)

《活山》 娜恩·谢泼德/著

作者从小在苏格兰凯恩戈姆地区,此后一生都在这里生活,《活山》所写的,便是她对一生痴迷的凯恩戈姆山脉的理解。她所探索的凯恩戈姆,是充满颜色、声音、气味、触觉等感官体验的世界,是一种混合了看者心灵的现实。语言克制、内敛而又细腻,充满冷静的优美、真实的经验和向内的思考。

《大自然的社交网络》彼得·渥雷本/著

一本关于大自然的生态网络的有趣的显微与切片,揭示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及其背后所隐匿的生物之间复杂而奇妙的联系。自然网络的勾勒远比人类想象的复杂。这种我们人类永远无法探索厘清的复杂关系,作者对自然所持有的态度,是“不到必要关头,最好不要干涉大自然”,“在自然保护区内,让自然自己掌舵”。内容深入浅出,语言通俗风趣。

《四个春天》陆庆屹/著

与电影同时上市的这本书,可以看作电影的一个注脚,但本身也是个独立的存在。写父母和家乡人物的文字最好看,活泼泼的生气。写独居生活的片断,则如同绘画般有静气。文字也很好。

《诗人十四个》黄晓丹/著

以两两比对的手法,讲述古代十四位诗人一些诗作以及所反映出来的他们的人生。作者师从叶嘉莹,因此讲诗也可以看到对迦陵讲诗的学习。对诗的感受敏锐,语言诉诸文字,也平易可亲。

《我年轻时的朋友》艾丽丝·门罗/著

艾丽丝·门罗三十七岁才出版第一本小说。她早早结婚、生女,为孩子和家务所淹没。她在这些事情的间隙抓住一切时间写作,后来她称这些年轻时候的写作为“排练”,认为自己没有早早发表、成名是一件幸事。她所写的小说,通常都是关于女人的,中年的爱与自我,在贫乏庸常的生活里的变异、困顿、挣扎。在为生活所羁绊的当下,读门罗更感到一种深切的被理解,作为女人,共有着一种相同的命运。

《到灯塔去》弗吉尼亚·伍尔夫/著

小说情节极其简单,一家人想去海上看灯塔,因为天气不好没能成行;多年以后,母亲已经去世,终于在父亲的带领下,子女们成行,登上灯塔所在的小岛。但其中所蕴藏的情感与思想,早已溢出故事的范围。温柔得仿佛美的化身的母亲,也有低沉的独自时刻,拥有高超才华而独断的父亲,在子女心中引起怎样的反抗。爱与美即使隔着生死的距离,也仍然在人心上留下永久的纪念。故事中拉姆齐夫妇的原型,即是伍尔夫的父母。

曾园(诗人,现居广州)

《造物记》周重林等/著

作者们走遍西双版纳,书写那里的古茶园在沉寂多年之后迎来的茶叶涨价与市场追捧之后的新景观,不仅有瑰丽的风景,还有人心的嬗变。

《空隙》赵松/著

这本书体裁是短篇小说,但在普通读者看来是以散文笔法写作的小说。小说处处埋藏着出其不意的效果,有经验的读者会获得不少阅读快感。

《沿着季风的风向》刘子超/著

东南亚游记。我们曾迷恋莫里斯的游记,或者中国作家如赋格、舒国治的游记。较为年轻的刘子超开始了自己勇敢的探索,不仅在未曾细细描写过的东南亚思考,他还将思考塑造成新的风格。

《杰克·吉尔伯特诗全集》吉尔伯特/著

厚厚一大本,读起来并不费劲。这个美国诗人创造了一种亲切而尖锐的风格,对普通读者很友好。显然是译者不同凡响的努力所追求的结果。

《送行》袁哲生/著

台湾作家袁哲生的短篇小说集,袁哲生是《FHM男人帮》总编辑。如果在大陆,他算是那种成功人士,与苦苦追逐小说风格是完全无关的。袁哲生与成功无关,他的小说纯粹是精湛的手艺,叹为观止的叙述艺术。

《王考》童伟格/著

小说扎根台湾,讲述的是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台湾的“那一面”。语言探索也是汉语写作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火药花园》杰森·古德温/著

非常好看的世界城市茶文化随笔,作者足迹遍布全球,此书中他写香港、广州、厦门、加尔各答、伦敦。栩栩如生,文笔辛辣,入木三分。

《清军剿捕白莲教农民起义宜都首义军史料汇编》明建中/主编

这本书第一次让我近距离去看白莲教起义的细部,它不是电影、小说,与教科书完全不同。读这本书,历史场景扑面而来,五味杂陈。

新闻推荐

颠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传统认知 揭开“黑洞之王”的神秘面纱

图二:我国自主研制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资料图片)图一:巨型黑洞艺术想象图。追逐茫茫宇宙中那个遥远神秘天体,数百年来无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