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中曾根康弘:力挺修宪但坚守和平的百岁日本首相
记者 | 田思奇
连续多年执政、致力于修宪、与美国总统以名字互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政治轨迹,似乎与1982年至1987年担任首相的中曾根康弘拥有诸多相似之处。
当地时间周五(11月29日),中曾根在东京一家医院内去世,享年101岁,一生先后历经大正、昭和、平成及令和四个时代。
中曾根是资深右翼政客,曾以首相身份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推动了日本战后的防务和经济发展。在国际社会上,中曾根堪称最成功的日本首相之一,与美国前总统里根维持亲密的联系。
卸任多年后,中曾根对自己亲身参与过的二战有了更丰富的认识。他曾撰文写道:“我认为过去那场战争是不应该进行的,是应该避免的战争。”
主张靠科技发展经济
1918年,即日本大正7年,中曾根出生于群马县高崎市的富庶家庭。他的父亲经营着关东地区屈指可数的大型木材企业“古久松”。
从当时的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毕业后,中曾根进入日本内务省工作,又以海军身份参加了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
战后,回归政坛的中曾根在1947年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54年,在广岛和长崎遭原子弹轰炸仅仅9年后,他就提出增加核能研究预算。半个世纪后,中曾根在一场演讲中表示,自己对核能感兴趣是因为想弄清楚日本为什么会输掉这场战争。
“最大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科学技术,”他说,“我强烈地感觉到,除非我们采取大胆的步骤发展科技,否则日本将永远是一个低贱的农业国。”尽管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公众对核能产生抵触,但中曾根表示,核能仍然是维持日本工业增长不可或缺的手段。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与修宪派活动、并早早宣布目标是成为首相。中曾根原来的秘书、资深参议员田中茂在周五对NHK表示,中曾根是会读书、学习的人,为了当上首相写了20多本笔记。
1982年,中曾根终于如愿以偿,开启为期1806天的首相生涯。上台后,他致力于当时的“国铁”、“电电公社”、“专卖公社”的民营化。同时伴随着日本取得战后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中曾根提出进行“战后政治总决算”。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崔世广在《当代世界》撰文介绍称,所谓“战后政治总决算”,实质上是对战后以来的历史进行反省和清算,由此确立新的日本国家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政治大国”。
文章指出,在上述背景下,新保守主义思潮应运而生,特征包括积极颂扬日本的民族历史和文化,灌输国家观念,强化对国家的忠诚意识;改变战后以来重经济轻军事的发展路线;以国际贡献为旗号,借助经济援助等显示日本的存在,增强日本的国际影响力和发言权。这为冷战后日本社会思潮向民族主义的转变埋下伏笔。
安倍晋三当天的讲话中评价称,中曾根曾提出战后日本政治总决算路线,并强化了同亚洲各国的关系,作为国际社会一员,他在维护世界和平、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日本的国际地位大幅提高。
“罗纳德”与“康弘”
作为一名民族主义者,中曾根对1945年至1952年美军对日本的占据深恶痛绝。但到了1980年代执政时期,中曾根成为美国的坚定盟友,因与里根总统的友好关系而闻名。
日本外务省2017年公开的外交文件显示,中曾根1983年首次访美时,美方强烈要求日本增加安保财政负担,中曾根当即同意了向派往中东的多国部队提供资金合作的要求。
在中曾根在与里根的首次会谈中,双方表明将为强化同盟做出积极贡献,为构筑两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打下了基础。作为私人关系的象征,他们互相亲昵地称呼对方的名字“罗恩”(罗纳德·里根)和“康弘”。这与如今特朗普和安倍互称“唐纳德”和“晋三”如出一辙。
值得一提的是,《纽约时报》介绍说,中曾根之前的日本首相总是站在各国领导人合照的边缘位置。与他们不同的是,中曾根曾站在中间——在1983年5月弗吉尼亚州的G7峰会上拍摄的一张照片中,他抢占了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之间的位置。
《华尔街日报》也在1987年写道,中曾根“是一位身材高大、富有魅力的领导人,他打破了日本的政治传统,经常通过电视或强有力的演讲直接向人民发出呼吁”。
与此同时,中曾根试图将日本战后的防卫政策从完全依赖美国转向更大程度的独立,主张修宪的他打破了1976年通过的防卫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1%的上限。
在经济方面,日本出口商积累了巨额贸易顺差,美日联盟因贸易摩擦而出现裂痕。为了回应美国对日本关闭市场大门的抱怨,中曾根提出了减少关税和其他进口壁垒的一揽子计划,将依赖出口的日本经济更多地聚焦于国内增长。
因此,里根在1985年4月的一篇日记中将美国通过对日贸易所取得的收益归功于他的朋友“康弘”,称其为日本有史以来最好的首相。
百岁首相的战争反思
作为二战后首位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受到了中国和韩国的强烈批评,不过卸任后就一直没有再参拜。
他在2011年接受NHK采访时说:“我们必须坚持我们作为一个和平国家的承诺。我们在过去的战争中给邻国带来了巨大的麻烦”,“我们对和平的承诺必须是日本国内和外交政策的核心。”
2015年,即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中曾根在日本《每日新闻》发表文章称:“我还是认为过去那场战争是不应该进行的,是应该避免的战争。”他在文章中阐述了自己对二战的理解:
日本借助明治维新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以后,在欧美列强的帝国主义倾轧中,自己开始向外部世界寻找出路。与欧美国家争夺资源,围绕国家、民族的应有状态进行竞争,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1915年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后,对中国的侵略意味变得强烈,不得不说日本军队在中国国内扩大事态导致了中国的反抗,给中国的民族感情造成了很大伤害。另外,日本以大东亚共荣圈之名进军东南亚,在当地民众看来无异于被人穿着脏鞋踏进了房间一样,是不折不扣的侵略行为。
由于就安保、修宪议题观点相近,外界乐于将中曾根与安倍晋三作比较。不过,青山学院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会田弘继告诉美联社记者:“这两名领导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中曾根经历过战争,上过真正的战场,亲眼看见自己的同伴死去……这让他内心谦逊,虽然他经常看起来有些傲慢。”
在长达56年的政治生涯中,中曾根还担任了20届国会议员,直到2003年,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引入候选人73岁退休制度,要求中曾根退休。对此,中曾根抗议称“这是政治恐怖行为”,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要求。
引退后,中曾根依然继续就修宪等问题积极发表意见。尽管晚年步履缓慢,但他依旧身姿挺拔,经常在电视上露面,接受报纸采访,评论政治问题。他的孙子、国会众议员中曾根康隆说,爷爷“每周打上领带外出两三次,依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与中曾根自己写下的俳句表达的意味极为相似:
日暮了,但只要生命还在,蝉还在叫。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白石街道以打造“七彩白石清廉护航”廉政品牌为抓手,持续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政意识,推进街道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