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中央财政已下达土壤污染防治资金280亿,生态环境部: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投入土壤修复

界面新闻 2019-11-29 13:16 大字

记者 | 陈鑫

编辑 |

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部透露,中央财政2016年以来已累计下达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80亿元,下一步将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投入土壤修复。?

2019年11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等问题。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在会上表示,到2020年底,我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90%左右的目标预期是可以实现的。

苏克敬指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发布实施后,我国先后发布实施了全国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工矿污染防治。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全国共关停涉重金属行业企业1300余家,实施重金属减排工程900多个,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部还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组织开展了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行动,共排查企业13000多个,确定需整治污染源近2000个。

“截至目前,已有近700个完成整治,切断了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取得明显成效。从日常工作调度和基层调研情况看,耕地周边的工矿污染源得到有力整治,有效防范了耕地的污染风险。”苏克敬表示。

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实施了污染地块、农用地、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三个部门规章;2019年1月《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法律。

苏克敬介绍,目前北京等14省(区、市)已公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涉及地块340块;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布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共计一万余家,各地在环境管理中依据《土壤污染防治法》也查处了多起环境违法行为。

“要澄清一说土壤污染治理就是要花大价钱去治理修复受污染土壤的片面认识。不能盲目的大治理,大修复,还是应该坚持风险管控的总体思路,真正需要修复的还是小部分。”苏克敬表示。

苏克敬指出,比如从试点经验来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实现,过去种水稻,现在可以改种玉米、马铃薯、红薯、高粱、葵花等不易吸收重金属的农产品,或者蚕桑、棉花、麻类、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花钱不多,并且改种农产品质量安全。

苏克敬透露,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央财政设立了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016年以来累计下达280亿元,有力支持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土壤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等工作。

“《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设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也包括支持设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下一步我们将配合有关部门推动相关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投入土壤修复。?”苏克敬表示。

此外,2016年12月,五部委曾印发《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苏克敬表示,目前农用地详查主体工作已经完成,进入总结收尾阶段。详查结果表明,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风险突出,超筛选值农用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的任务依然较重。

苏克敬还透露,我国将完善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各地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制度、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基本建立污染地块准入管理机制。部署应用全国污染地块信息系统,实现污染地块信息从国家到基层多部门共享。

新闻推荐

培训机构“套路跑” 该大刑伺候了!

今年5月中旬,培训机构“巧恩美语”,一夜之间全部门店关门停业,让几千名预付了高额学费的学员和家长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钱打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