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2020年医养结合机构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7万亿元 医养产业机会多 但面临回报期长、人才短缺等难题

华商报 2019-11-27 01:55 大字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当前仍存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需进一步衔接、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相关支持政策措施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那么,目前陕西的医养产业现状如何,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随着老龄化席卷而来,医养结合政策持续推进,医养产业逐渐成为“朝阳”产业,但面临哪些发展限制?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西安的医养机构和行业人士。

1.传统养老机构难以满足养老需求

目前,传统的养老机构虽然数量不少,但只是为老人提供简单的吃喝拉撒等生活上的照护,基本上不能提供医疗服务,当然,也不允许提供医疗服务,因为不具备这样的资质。

然而,老年人群多病、共病、罹患病率高等情况尤为突出,数据显示,80岁以上老人的共病率达80%,其中有85%以上的老人患有三种以上疾病。而在养老机构的老人多属于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他们不仅需要生活上的照护,更需要医疗作为保障。

陕西怡康天使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院长司冬梅介绍,目前医养机构有四大类,即医院办老年病科、养老院内设医院、社区联合共建、与大型医院签署诊疗绿色通道的养老机构。涉及的业务包括失能老人、失智老人、安宁照护等。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设立了9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各地也陆续出台了省级实施意见,22个省份设立了省级试点单位。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近4000家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有25000多对。全国养老院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服务的比例达90%以上。

2.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强化衔接

很多中国人对在外养老有排斥情绪。司冬梅说,其实,老人住上一段时间后,有的就发现确实方便了很多,子女不用担心父母是否突犯疾病,也不用平衡工作生活与照顾父母的时间问题。最重要的是,当父母年迈,子女也不再年轻,照顾起来确实很吃力时,医养机构就帮大忙了。

显然,老龄化促进了对养老、医疗机构的需求。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陕西省已有146个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了老年病科,276个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了康复护理科,现有康复医院37个,专业护理院(中心)57个,1497个医疗机构开设了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

“老年病科、康复医院、康复护理科、就医绿色通道只能短时间内能够解决老人们的医疗需求或康复需求,对于一些肿瘤术后老人、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照护及长期康复和治疗等问题依然无法很好地去解决。”西安工会医院常务副院长兼老年护理院院长芮海荣说。

芮海荣介绍,现在有很多人觉得在临床做过护理,那么做养老护理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其实这是不一样的,因为没有一个老人想在医院度过余生。养老护理提供的服务不是一种医疗式的服务,而是一种家庭式的服务。”老年人迫切需要既能解决生活上的照护,也能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医疗问题的机构。

而《意见》中就此提出了解决方案,即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制定出台医养签约服务规范,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合理规划设置有关机构,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城区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内部建设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设置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病床和养老床位,因地制宜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3.西安市医养结合机构有双证的56家

《意见》要求,各地按要求简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优化流程和环境,涉及同层级审批登记行政部门的,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养老机构举办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不含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港澳台独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

芮海荣介绍,以前,医养结合机构是需要在民政部门备案,也需要在卫生行政部门备案,需要有医疗资质和养老服务资质,也就是业内所说的“双证”。在没有取得医疗资质之前,养老机构只能为入住的老人提供生活上的照护而不能有医疗行为,同时也不具备聘请医疗及护理人员的资格。

现在,医养结合可以有多种服务模式,包括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功能、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服务功能、社区居家养老与周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等。

2008年西安市碑林区第一爱心护理院在中铁一局集团西安中心医院成立,这是全省首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目前,陕西省已经有80%以上的养老机构与当地医疗机构建立了签约服务工作机制,而西安市有双证的医养结合机构也达到了56家。

据Analysys易观预测,到2020年,医养结合机构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7万亿元,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高龄化、失能化趋势的继续发展,医养结合的市场还将伴随医疗保险、康复护理等刚性需求的增加而快速增长。

4.半失能老人三人间约5500元

入住医养机构,首先面临的是费用能否负担得起。记者走访多家医养机构了解到,目前西安市大部分医养机构收费时,首先需要根据老人的失能程度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一般是1~2万元。入住时按失能程度收费,等级越高护理费用也就越高,甚至对于一些阿尔兹海默症老人还会有一些特殊的护理费用。半失能老人每人每月住三人间约5500元,双人间约6500元;全失能老人每人每月住双人间约7700元,三人间约6700元。

老人的医疗费用能否正常报销?对于已经取得医保定点报销的医养机构,只要入住的老人在机构接受诊疗,就能按医保报销制度进行报销。当老人生病联系不到家属的时候,可动用保证金进行及时治疗。

记者在西安雁塔怡康天使护理院采访时,遇到了正在送母亲来院治疗的王先生。王先生说,他的母亲今年84岁,一个月退休工资是3700元,加上母亲的房子租金每月1500元,这样母亲每月的医养费用够了,余下的钱还能采购一些常备的慢性药品。

王先生说,等将来自己老了,也打算选择住医养机构,用退休工资加上房租应该还够,能大大减轻孩子们的负担。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得知,西安市城乡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年分别达到38729元和13286元,城市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一般约3000~4000元/月。

芮海荣介绍,部分老人养护中面临费用承付问题。针对失能半失能等离不开医护人员的老人,理想状态是在医疗机构设置床位,因为医疗机构拥有可靠的抢救、医疗、康复条件,无疑是最切实的医养结合。但此类病态老人的护理费、康复费较高,无疑是老人和家庭的一大负担,因此,老人入住护理院后,在医疗、护理、康复费用的承负,以及政策扶持与衔接方面,与预计的还有一定差距。

5.医养机构的资金回报周期10~15年

《意见》表示,支持社会办大型医养结合机构走集团化、连锁化发展道路。鼓励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投资主体举办医养结合机构。

那么,当下开办医养机构,是不是比较赚钱?投资回报周期又有多长?

“大家都看到我们收费高,但是我们成本一点都不低。”司冬梅提到,西安市碑林区第三爱心护理院投资了1500余万,共126张床,收费是4700~5000元左右。而患者平均入住期都在3~5年,每月人力、房租等支出还要消耗掉七、八十万,其实真的挣不了什么钱。

司冬梅表示,目前来看医养机构的资金回报周期较长,需要10~15年。一名业内人士指出,此前一家公立医养机构每月收费约1万元,也有国家的项目资金支持,即便如此还是每月都在赔钱。

“医养产业必然是未来的朝阳产业,但是目前看起来盈利比较难。”西安一位业内人士说,现在开医养机构等同于献爱心。“许多老人入住后,都觉得自己花钱了就十分“任性”,造成护工很难长期坚持工作等麻烦。”司冬梅表示,这些都是每天都面临的问题。

不过,《意见》中显示,将在税费、金融、土地供应等方面,加大政府支持医养机构的力度。税费优惠方面,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按规定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方面,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医养结合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6.健康管理+医疗养老+大病康复是完整的医养结合

很多人认为,医养结合应该就是医疗+养老,现在很多的医养机构,有的是以医为主,有的是以养为主。但实际上医养机构可以涉足的业务范围很多。芮海荣说,比如健康管理,举例来说,一位老人有多种并发症,因为各专科医生基本上都是背靠背,每个专科医生给老人开几种药,所有的药加起来量很多,他要吃一大把药,吃药跟吃饭一样。这种情况应该改变,现在有了家庭医生去管理,医生会对老人的整体情况进行一个评估,然后对他的药进行合理化调整,这样把健康管理做起来。

此外,医养机构也可以将端口后移,主要针对大病康复、术后康复的人群做好康复及护理。芮海荣解释,比如有位老人在三级医院做完结肠癌手术后7天就出院了,连线都没拆,但是结肠癌术后康复非常重要,需要流食,需要充足的营养,而且还带着管子,家里没人能照顾得了她,就是请个家政保姆也没办法很好地照护她。这就是医养机构可开设的另外一项服务,针对大病康复、术后康复的人群,可以到医养机构来,初期可以住半年,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营养师配置流食,为患者做管道护理等。

传统的养老机构没办法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医院更不可能让住太久,也不可能提供很好的生活照护,这些就是医养机构的机会。将端口前移和后移,全链条封闭起来,这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医养结合”服务内容。

7.面临诸多困境:人才短缺、配套政策等

谈到医养结合机构当前的一些困境,芮海荣指出,当前我国老年养护专业人才非常短缺;精神照护层面的社会支援,需要新型岗位及相关设施设备,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等。

医养机构还遇到医保问题。“医养机构医保准入是个坎,准入要求多。”司冬梅表示,住在医养机构的人有各类慢性病等疾病问题,需要医保政策支持。

医养结合机构的长期良性发展需要政策上财力、人力等的支持,也需要机构不断完善医养理念,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内涵,真正解决老人的切实问题。

“医养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诞生,随之产生的问题自然也多。”司冬梅则表示,国家关于医养机构的相关政策还在制定中,目前尚无统一规范。“没有规范,就会乱。”司冬梅认为医养机构也应该像医院那样分等级,不同等级收治不同类的老人,配备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便于管理,又不会造成医护人员“大材小用”或“储备不够”。

对于以上困境,《意见》中基本都有解决方案建议。例如,加强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扩大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设立一批医养结合培训基地,要求各地分级分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大保险支持和监管力度,厘清医疗卫生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支付边界,基本医保只能用于支付符合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医疗卫生服务费用,不得用于支付生活照护等养老服务费用。完善公立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价格政策,收费标准原则上应以实际服务成本为基础,综合市场供求状况、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核定。支持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明确提出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等。华商报记者 孟洁 王玮

新闻推荐

城区无障碍公交车后年底有望达80% 将首次开展无障碍环境提升专项行动,明年重点整改;无障碍环境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试运行

《北京市进一步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行动方案》近日印发,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正式启动实施。全市范围内将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