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加快解决广西人才奇缺问题

广西日报 2019-11-26 07:25 大字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原巡视员潘文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决定》把知识、技术、管理、数据这些附着在“人”个体头脑中的无形生产要素明确可以作为参与收入分配的重要因子,这为我区人才开发和人才引进开拓新的思路。

我区欠发达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奇缺。近年来,我区采取博士团、特聘专家、八桂学者、人才小高地等工程和载体引进了一批人才,对广西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总体上效应不佳、效率不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重理思路,敢于改革创新,走出一条符合广西实际、可行性较强、有广西特色的人才开发和人才引进的路子。这条路子概括起来就是“十五个字”和“五条途径”。

十五个字是:“走出去”“引外脑(智力)”“建飞地”“育本土”“造基地”。即: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我国新时代发展的增长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极,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聚集区以及生产力最活跃的地区作为目标市场,“走出去”引外脑引智力建人才飞地,“跟班学习”培育本土人才,将成果拿回广西的基地转化和产业化。

五条途径具体如下:

第一,将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发展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科技攻关、研究开发的项目拿到目标市场去招标,中标的课题可以异地也可以在广西本土研发攻关,研发攻关经费不管是政府性资金还是企业资金均允许异地安排使用,取得的成果由异地研发人员与广西方共享,优先在广西转化应用和产业化。研发攻关过程必须采取“良师带良徒”的办法,广西要派本土人才参与研发“跟班学习”。

第二,对于时间较长、比较重大的攻关、研发项目,争取在异地的中标机构内加挂“广西xx实验室(中心)”等牌子,成为我区的人才“飞地”,建立比较长久的双边合作关系。

第三,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市、县到目标市场通过租赁场所(或新建购买)、购置仪器设备等,作为吸引异地人才进入开展攻关、研发的平台,建设独立的广西人才“飞地”,在利用外脑和智力的同时也培养广西本土人才。

第四,利用好我区现有的企业、园区等中试基地、“孵化”基地等,必要时也可以新建基地,接纳“走出去”“引进来”“建飞地”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业化。

第五,配套制定针对“走出去”“引外脑”“建飞地”异地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符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的收入分配机制,同时也要配套制定“育本土”针对广西本土人才跟班学成后的人才激励机制。

新闻推荐

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研发成功

新华社南京11月25日电记者25日从扬州大学获悉,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当日在江苏省扬州市通过现场测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