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书摘】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郭志坤 陈雪良

半岛都市报 2019-11-18 01:36 大字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郭志坤陈雪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地球的历史有几十亿年之久,而人类的历史最多只有三四百万年。在人类的童年,远古人的头脑中时时会浮现出如是的历史性追问:“我”从哪里来?在无“我”之前,天地是否存在?古人凭借想象交出了这样有趣的答案——

天地浑沌

神话是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上古时代的人们以为,在天地间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那时“元气未分,浑沌为一”(王充《谈天》)。也就是天地间浊气和清气混合在一起,模糊得简直是一团糟。有的干脆说,那时“天地浑沌,如鸡子”(《艺文类聚》引《三五历记》)。其意是说,那时的天地像一只被坚硬的外壳包裹着的鸡蛋(鸡子),根本透不得一点光,通不得一点气。

我们的古人是聪明的,他们想象中的天地也是在变化着的,不会永远地“浑沌”下去。“万八千年,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我们的古人承认这是个自然变化的过程。说是变了一万八千年,才开始有了天地的雏形。好像是时间够长的了,其实从地球的形成到适宜于人类居住,何止于一万八千年,实际的时间要长得多呢!但承认地球在变,就了不起。那清清的阳气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那重浊的阴气一点点下沉,变成了大地,这是早期人类的识见。

我们的古人伟大之处在于:不仅是承认大自然自身在变,更为了不起的是,认为这种天地之变,最终还是由一个叫盘古的“人”开辟出来的。

中华文化一开始就与西方文化不同,显示其浓郁的人文色彩和人文魅力。西方把天、地、人的创造归功于“上帝”,而中华先人则把创世之功归之于盘古这样一个有灵性的“人”,而且成就了如是伟业——

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这一成语在民间广泛流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表示的基本意思是前所未有,或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也指创建空前宏伟的事业。毛泽东在讲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曾运用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的说法。

从语源学意义上讲,“开天辟地”源于盘古创世的神话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认为,盘古与天地是共生的,“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于其中”,盘古与天地一起变化着,并从天地那里吸取神圣之精气,而人一旦成其为人,则又成为开天辟地的关键性力量。有神话故事说:“盘古氏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即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盘古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而混茫开矣。”(明代周游《开辟衍绎通俗志传》)

这里,盘古的形象活龙活现在人们的眼前了,他“左手执凿,右手持斧”,不倦地奋斗着。“凿”是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斧”是用于砍削的工具。凿和斧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工具。盘古就是使用这两种简单的省力的工具从事他的伟业,同时,这样做并非一天两天,而是久久为功,所谓“久而天地乃分”,这是多大的韧劲啊!把开天辟地与盘古这种巨人的作为联系在一起,这在世界神话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历史在开局之时就凸显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

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广泛流传于民间,并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和传颂,那是不争的事实。有学者自筹资金,历时数年,行程万里,考察了全国各地,查阅、搜集、记录了有关民族、民俗、考古、历史、志书资料,证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的确广泛地扎根在中华民族各族普通民众的心中。

新闻推荐

南方部分地区为何持续大旱?

虽然已过立冬,但江西、安徽、湖北等南方部分地区的旱情仍在延续。7月中下旬以来,南方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降雨较常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