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用现代美学和设计赋能 非遗也可以这样传承保护

澎湃新闻 2019-11-17 12:17 大字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也是极具珍贵价值的文化资源,如何让非遗进入现代生活一直是其传承保护的难题,而通过将现代美学和设计的元素注入非遗当中,则为非遗提供了一种延续繁荣的全新可能。

11月14日,2019“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在北京798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历时三天,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创新基地历年来培养的17位非遗传承人,展示了近250件以“非遗走入现代生活”为理念指导设计开发的非遗文创品,包括蓝印花布、湘绣、彝族服饰等来自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开幕式还发布了2019年“中国文化之旅”探访海南的一系列社会成果:《BMW中国文化之旅海南旅游攻略》正式面向公众发布。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揭幕仪式

把东方的美学融入高科技产品当中,是非遗保护的一种全新尝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指出,“我们并非在复制过去,而是用创新的思想,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与科学、以及艺术本身各种形式的融合中,寻求和谐与统一。”非遗创新作品展示

而对于未来将非遗如何进一步融入现代生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说道:“非遗涵盖非常广阔的领域,除了本次展览上看到的众多非遗创新产品,实际上其他很多产品都可以延伸出来去使用非遗的元素,为某个群体的人量身定做,其可扩展性非常高。”

“BMW中国文化之旅”发起于2007年,举办13年以来先后探访了中国23个省及直辖市和6大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及3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其中90项亟待保护的非遗项目和研究课题进行了总计超过1600万元的捐助。但是仅靠直接的捐助并不能直接解决非遗可持续保护和发展的难题,于是项目迅速转变了发力方向,对传承人的支持从过去捐助模式升级为赋能模式,近年来取得丰硕的系列成果。非遗作品展示

自2016年创新基地建立以来,已成功培养近250位非遗传承人,同年举办首届“非遗创意设计大赛”,首次探索非遗的创新转化,推动非遗产品的创新转化,促进非遗文创品的消费与使用。除此之外,2016年创新基地还发起、策划并组织了7场展览、4场讲座和3场工作营、10余场传承人手工体验课以及多次跨界创新孵化活动,助力非遗传承,搭建学术传播的平台。

自2017年起,创新基地开设商业管理专场讲座,为传承人提供商业管理、创新转化等方面的指导;2017年底还推选了10位来自偏远地区的女性非遗传承人,免费、免试进入木兰学院,进行女性创业家的深度培训。

2019年创新基地实现升级,清华美院的教授将作为设计师,携手传承人以“研培+艺术设计+产业”有机结合的方式,带领传承人设计并开发具有市场需求的非遗文创品。项目回顾长廊

今年,在基于前三年合作的成功经验上,创新基地全新升级。在2019“中国文化之旅”海南探访活动中,共有5位非遗传承人成功选入创新基地,清华美院的教授将作为设计师,携手传承人以“研培+艺术设计+产业”有机结合的方式,推动非遗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

目前,5位非遗传承人已顺利完成在创新基地的研修课程,将与设计师共同设计并开发具有市场需求的非遗文创产品,预计于2020年3月面向社会发布。

对于这样全新的非遗传承模式,马赛表达了对于项目的肯定和期待:“三年间,“创新基地”从最开始一个简单的对非遗传承人培训的平台,升级为帮助传承人产出可市场化的产品,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找到提升的空间,这也是不断努力的结果,也让我们对设计和文化有了更真实切的感受和理解。我相信在未来,我们还能找到更多的升级空间和合作机会。”

新闻推荐

如何通过口述历史来探寻上海的城市精神?

2019年11月14日,“口述历史与上海城市精神——上海市文史馆口述历史丛书研讨会”在上海市政协召开,此次会议为上海市社会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