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冠军之城”七台河的坚守与变革

安徽工人日报 2019-11-13 03:14 大字

“这里的38个孩子是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的学员,他们都经过精挑细选,可以说是我们这儿最优秀的一批。”七台河体育局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总教练董延海介绍说。

在受训的小学员中,8岁的杨秀铂有些特殊。他来自贵州,是训练中心为数不多的外省孩子。“我的理想是拿全国冠军。”他略带腼腆地告诉记者。

杨秀铂之所以会从贵州千里迢迢来到七台河训练,正是因为这座“冠军之城”的光辉历史。自1974年建立速滑队以来,七台河已经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包括杨扬、王濛、范可新在内的十位世界冠军。他们在国际赛场上累计获得170枚金牌,其中冬奥金牌6枚。

提到七台河的短道速滑,孟庆余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位已故教练在上世纪70年代将滑冰从七台河人闲暇时的爱好推向了竞技体育道路,就此奠定了这座城市短道速滑事业的基础。孟庆余当年培养出的学员如今大多成为专业的教练员,董延海是其中之一。

董延海还记得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张杰回到家乡时,孟庆余让她带领小运动员滑冰的情景:“孟老师先让她带着滑几圈,然后故意输给孩子们一点,让他们觉得世界冠军并不神秘、就在身边,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像她一样。”这种冠军带来的激励已成为一种传统。

回顾七台河短道速滑的发展历程,董延海如数家珍。在他看来,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专业的训练培养是七台河成功的关键,“这里有短道速滑运动的土壤和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在新形势下,“冠军之城”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等诸多困难和挑战,这也倒逼七台河体育人创新与变革。“国家提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七台河作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应该具有超前意识,想得比别人更多。”董延海说。

2014年起,7所短道速滑特色学校先后在七台河挂牌。在这里,传统体校的职责被下沉,通过“体教结合”模式将短道速滑基础人才的培养放在小学。学校体育老师定期接受专业培训,提高教学训练水平。这样一来,七台河的短道速滑选材有了更广泛而扎实的基础。除了操场上的体育课,短道速滑特色学校的学生们每周还有室内专业冰场的上冰集训。在此过程中,体校可以从各个学校挑选出优秀苗子进一步培养。学员若不适合继续训练也可以选择退出,基本不会耽误学业。

2019年,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成立。训练中心请回了不少在外地工作的七台河籍高水平教练带队,也吸引了像杨秀铂这样慕名而来的外地孩子。40多年来,七台河体育人用不怕难的拼搏精神迎接挑战,成为中国短道速滑事业的一面旗帜。

(据新华社哈尔滨11月12日电)

新闻推荐

供暖资源供应是否稳定充足?价格会不会出现明显上涨?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员解读今冬供暖热点问题

随着新一轮供暖季的到来,这个冬天,供暖资源供应是否稳定充足?资源价格会不会出现明显上涨?就这些百姓关心的热点话题,记者近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