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用热血汗水熔铸民族精神 评长篇小说《启蒙时代》的田开明形象 □滕光耀

右江日报 2019-11-12 08:35 大字

《启蒙时代》是平果籍壮族作家潘俊英四部曲长篇小说《魂系宁兴》的第一部,以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间历次“运动”为背景,描写了众多个性鲜明、血肉丰满、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其中,田开明是作家着力为我们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在“运动”中被划为“四类分子”,含冤受屈却矢志不渝,以自己的才智和勇气,“像孙猴子放进火炉里炼,炼出钢筋铁骨迎接逆境的挑战”;以党的方针政策为尚方宝剑,在逆境中“淡定从容,不卑不亢”,“听其自然,顺势而为”,在困难时期“干着大多数非四类分子做不到的好事实事,造福乡梓”。从其身上放射出耀眼夺目的民族精神之光,笔者称之“开明精神。”

“开明精神”,是凡事勇于承担,秉公办事,不徇私情的精神。

解放初期,田开明以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古城“土秀才”的名气,先后当选村农协会副主任、古城小学教师后,多次拒绝其岳父要他利用手中的权利“赎回”其内弟于解放前瞒着家人卖给荷塘屯陆家宝的“一亩三分田”。世仇、村党支书黄建文指斥他身兼两职是“一脚踏两船”。继母姐大为了避免他日后“成为别人威胁的对象”,劝他辞去村农协会副主任一职。他说群众信他,他不能违了众意,再说他脚正不怕鞋歪,让姐大别怕。于是,在其子百日宴上,当韦校长提议大家以古人在九峰山崖壁上题刻的“宁兴”二字为题各作一首言志诗时,他有感而发,当场挥毫写下了一首律诗:“男儿立志在青云,培育桃李济世勤。岂为贫穷弃信念,宁失富贵得真心。情牵故土思八景,魂系宁兴化邓林。人事纷争淡毁誉,阴霾散尽总天晴。”表达了他坚定理想信念,不惧毁誉栽桃育李,为家乡的“宁兴”无私奉献一切的凌云之志。

1960年,他发起创办的渌龙养殖场沦为各级领导争相插手、图谋上爬的“典型”后,由于在县委召开的现场会上,“只强调猪的饲养量、存栏数,没有强调以切实的措施保证饲料生产基地的同步发展”,当他所担忧的由此导致“猪与人争吃”的“恶果”开始发生时,他以他是该场的发起人“不得不管”,要“下油锅、下地狱”就由他下的高度责任感,毅然在暗中采取了一个“有悖于他做人的道德准则”的“太残忍”手段——使用药物“给六头公猪泄精,阻止母猪妊娠或流产”,使渌龙养殖场最终“避开风险,进入待发状态”。

“开明精神”,是坚守道德底线和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精神。

1951年4月,田开明为了不让韦庸、张连升、黄建文经过“精心设计、大胆假设、苦苦求证”,联手炮制冤案的阴谋得逞,当这些人轮番对他突审、殴打,逼他招供,他宁可遭受皮肉之苦和含冤入狱服劳役,对“子虚乌有的事情”均“死不认罪”,充分体现了他坚守“做人就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别人负责”的道德底线。

宁兴街居民常年喝的是街头“眼不见为净”的井水,洪灾过后“污水横流”。为了给家人和医疗站病人喝上卫生水,他不惜“费时费力”上山去挑没有受到污染的“寒潭水”,同时向新任公社领导提出“用抽水机把寒潭水抽出来”,让大家“就在山下接水”的建议,促使各级领导立即组织实施,使街上居民和社直干部职工从此“享受到‘寒潭却暑’的真实滋味”。

“开明精神”,是忍辱负重,知己知彼,审时度势,主动作为摆脱困境的精神。

田开明1951年从县看守所转移到鹿荣农场劳改,几乎把个人的冤屈丢到九霄云外,忘我劳动,哪里需要哪里去,表现突出,成为农场骨干,连年获得场部表彰。这里人们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个含冤服劳役、内心充满抵触情绪、悲观落寞、被动改造的“反革命分子”,看到的是一个任劳任怨、奋发有为、乐于奉献、令人敬佩的劳动模范。

1957年他劳释回乡,被古城供销社主任蓝宏远以“优惠条件”招入该社食品厂当技工不久,该社副主任李择武以“揭批”蓝宏远和“批斗”他达到“扳倒”蓝宏远的目的,坐上该社第一把交椅后,立即把他清除出食品厂,安排他拆建旧厕所,扩建一个有10个蹲位的厕所,另要求他“检查自己的问题,检举蓝宏远的问题”。他“看准李择武外强中干,唯利是图的本性”,经过充分酝酿后,向李择武提出与老街生产队合办渌龙养殖场的“三个具体条件”,并采取激将法,使一向以“利用有价值的东西为自己获得更多的价值”的李择武,从一个“与他水火不相容”对他“苦苦相逼”“落井下石”的人,一个“不服输”“有心计”“扳倒了蓝宏远的人”,从他提出办场的“三个具体条件”中看到了他和养殖场的价值所在,终于为他“脱轭”,使他从建厕扫尾工程中脱身,从被“软禁”在供销社“隔三差五催他要检举蓝宏远的材料”“动辄被批斗”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全身投入渌龙养殖场的创办工作,并作为“顾问兼技术员”进入场部三人决策小组,成为该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独一无二的技术骨干。

“开明精神”,是悲天悯人精神。

关于田开明有很多故事:一天拂晓和工友凌瑞祥在古城供销社食品厂木薯饼作坊,他“忽然发现住在九峰山脚下的残儿特导偷薯饼给又病又饿的哥哥特贵”,就“自掏5角钱给凌瑞祥,算作特导买薯饼就放走特导”;在渌龙养殖场,他把自己省下来准备拿回家给儿子的一把苞米和一个红薯送给该场职工黄运通带回家给身患重病的双亲;灾荒时,他拿出自家仅存的一小袋“比金子还贵”的米,并征求岳父黄年丰同意,说服内弟、副场长黄善果等,把贮藏在养殖场仓库地窑里的一百多斤“救命粮”拿出来给当地灾民“煮赈粥”、救济“医疗站病人”和本队“断粮户”等。这些是儒家仁爱精神在他身上的发扬光大。此外,在他身上还有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精神;乐为人师,甘为他人奉献才学、才智精神;“以柔克刚”、以德报怨解冤结精神;自省自责精神;家教文化世代传承精神等。

综上所述,长篇小说《启蒙时代》塑造的田开明形象,为我国当代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位典型的志士仁人形象。以“宁兴”为其强大精神支柱的“开明精神”,涉及人生治学修身、理想志向、责任担当、为人处世、爱情婚姻、伦理道德、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诠释着“奉劝世人和睦相处,行善积德,传播安宁兴旺,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题旨,为我们树起了一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家乡亦为中华民族的“宁兴”矢志不渝,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丰碑!

新闻推荐

释放诚实守信的正能量

最近,“网红带货”话题引起广泛讨论。不少消费者反映,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平台选购的推荐商品,不少是虚假宣传的伪劣产品。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