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淞幸科技:坚持科技引领 让应用软件更简单

四川经济日报 2019-11-11 07:03 大字

开栏语 >>

填补国内空白、全球领先……在四川,有这样一批靠技术“吃饭”的企业,他们视科技创新为生命,不断创新突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勇于改革的拼搏精神,以持续创新、敢为人先的行业尖端技术,筑起企业生命线,增强发展生命力,占据行业发展制高点。在去年颁布的“第二届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0强榜单”中,上榜百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达到了44.4%,技术创新成效明显。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技术创新各项部署,落实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按照加快推进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放在企业创新发展工作的要求,由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四川经济日报社联合开展的第三届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0强和13家行业研究单位联合主办的“四川制造好产品”评选结果即将揭晓。为进一步总结创新经验,为川企创新改革发展鼓与呼,继本报6月推出“主评研究院风采录”系列报道后,今日起,本报将推出“四川企业创新风采录”系列报道。

记者走进优秀创新企业,聚焦企业在产品创新、市场开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开展持续性深度报道、广度宣传。旨在希望通过此项活动,全景式展示四川制造行业新风采,宣传四川制造优秀产品新实力、四川企业创新发展新气象。敬请垂注。

今年夏天,一款动画天气预报——“交通气象”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在中国交通频道·四川《直播交通》栏目播出。这是国内第一个动画形式的天气预报,采用平面二维和三维动画效果,以交通元素(车、路、驾驶者等)与天气预报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四川全省所辖21个市(州)当天实时城市气象信息。

“气象数据随时更新推送,几个小时之后目的地的天气情况是啥样,我心中都有数,非常有安全感。”两个月的时间,成都的长途货运司机贺波已经成为“交通气象”的忠实用户。与贺波一样,目前这种“实时可见”的天气预报已经在为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多个省份的市民提供着有效便捷的服务。

“以天气系统为核心,遵循天气学原理,融合主客观气象预报方法与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构建支撑网络智能预报的领域知识库,实现从传统站点预报向格点预报的转变。”这只是软件研发的一个缩影,“交通气象”的研发者——成都淞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张建表示,多年来,以技术创新为原动力,淞幸科技一直在致力于助推行业和领域信息化发展,解决多个行业信息化难题,让应用软件的开发与使用更简单。

信念

以“飓风”托淞幸 科技创新永恒不变

在张建的办公室墙上,四个苍劲有力的毛笔字格外显眼——“领军时代”,彰显出公司蓬勃发展的朝气和坚毅自信的气质。

“不可否认,IT行业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领军行业,我们所做的事情是IT行业的基础,要做到精细极致,助推IT行业领军这个时代。”张建道出“领军时代”的寓意。

志存高远,如何实现?“任何一个企业,要生存,必须要找到核心竞争力。淞幸科技其他领域都不擅长,唯有技术取胜!唯有科技创新才能实现‘领军时代’。”这是张建内心最坚定的发展理念。

而这一理念从2006年公司创立至今,从未动摇。

淞幸科技成立之初,在直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飓风软件研究所”技术研发基础之上,进行行业探索和技术改造。13年风雨无阻,目前已成为一家以“技术研发为核心,行业性定制开发为主导”的技术型软件企业。

“我们一直在继承中国‘青鸟工程’的思想,跟着杨芙清院士的步伐,探索和研发软件需求设计一体化的整套体系。”张建表示,从最初的“飓风”到如今的淞幸,技术创新贯穿了企业的发展。

2009年,淞幸科技迎来第一个机遇,设立制造业信息化业务部入驻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此,淞幸科技的应用软件产品不仅能深入寻常百姓家的生活,更向着航天航空等高新装备制造业领域进军。

有了优质的合作伙伴,必须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实力。2013年,淞幸科技获得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证书,次年获批四川省软件开发平台行业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完成成都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并获批四川省针灸经穴效应协同创新中心分中心。

前几年,淞幸走得平缓,到2012年公司的产值最高都没超过500万元。经过几年的积累后,拥有以“飓风软件研究所”为背景的强大开发团队,在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基于web的应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多年的开发经验和技术创新研发,去年,淞幸终于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8年,产值突破5000万,西南五省市场的订单应接不暇,全年完成79个项目,最高峰时期40个项目同时进行。”张建坦言,几年时间产值翻了十倍,是技术底蕴的积累,是坚持技术创新研发的结果。“创新要坚持,一旦断了技术架构、体系、人才就很难再继续,要紧跟时代的发展,绝不掉队。”

这期间,淞幸在算法分析与设计、智能系统及决策支持、计算机仿真等领域拥有多项科研成果,几乎用一年一个技术创新、三年一个技术突破的速度迅猛地发展着。

“航空智能制造执行综合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气象信息智能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复杂产品质量管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服务体系架构的软件开发平台及行业应用”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TB及数据架构的需求设计开发一体化软件工程智能技术研发及行业应用”获得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淞幸“领军时代”的口号,因这些硬核的技术而底气十足,步伐坚定。

如今,基于软件加工流水线的理念,淞幸成功自主研发了基于SOA架构的软件需求设计开发一体化平台核格(Hearken) ,这在国内甚至是国际行业范围内均属前列。

“核格采用引导式的需求采集获取、以服务为中心的场景化设计、可视化的配置开发等涵盖软件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提供了全方位的标准和工具,为信息化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张建说,现在淞幸能够为制造、政务、气象、教育、环保、医疗、农业等不同领域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今年的淞幸科技,产值向着过亿的目标冲击。

行动

外引“智”内注资 为科创保驾护航

淞幸科技位于成都市航空港一栋简单的办公楼中,没有想象中“高大上”。对此,张建淡淡一笑:“我们离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很近,附近还有几所科技类高校,很多专业人才在这里。”

与传统企业固有的“市场在哪里,企业就在哪里”的思维不一样,淞幸科技领导团队多年锤炼的市场思维,使得公司更懂得市场发展背后的精髓——“科创第一位,人才在哪里,淞幸就应该在哪里。”

过去三年里,淞幸科技总科研经费合计高达5000万元以上,平均每年公司都拿出总盈利额的8%左右用于引“智”与研发。

“技术创新离不开科研院所的前沿技术指导,不能任由企业自己去往前拱。”顺着张建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淞幸科技成立的技术中心。其中,研发部们即淞幸研究院,不断整合外部科研院所资源,进行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工作。对内,定期引进优质团队为科研人员进行讲座,补充行业相关科技前沿知识。对外,如桥梁一般,将淞幸科技发布的科研项目对外对接。

“我们专注科研,博士后流动站、产品部、研发部都有专门的组织保障。不仅如此,在管理保障上,我们也格外认真。”张建表示,淞幸的科研项目都是立项、科技退税。做科研立项时已决定了方向、产出、专利等,从立项整个管控以及产品产出、技术转出的管控,都作为考核指标严格管理。

目前,作为成都市高新区对外引“智”的示范单位,淞幸科技除了引入国内一流的高校院专家以及“长江学者”等高端科研人才之外,还连续5年与美国(公司名需核定)合作,向国际引“智”不遗余力。

去年,淞幸科技联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共同申报的“基于IB级数据架构的需求设计开发一体化软件工程智能技术研发及行业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该成果得到国家部委的认可与肯定,并颁发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荣誉证书。

这只是淞幸多年来众多产学研成果中的一个。“航空产品智能化协同制造信息系统研究及其示范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安全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面向‘三农’的气象大数据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示范”等等,过去3年淞幸科技在四川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数十个科研项目不断落地推进、产能创收。

对外引“智”与对内注入科研资金,淞幸坚持科技创新,让科研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向着产业化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张建还有自己更深一层的思考。

他告诉记者,淞幸科技因坚持科技创新而不断转变。以前,只是专职做技术,但是技术创新需要市场牵引,技术才能发挥价值。这也是淞幸科技目前面临的发展问题:在技术发展爆发式涌现的新时代,很多技术到底对市场有多大的支撑、实用价值?

“我们应该在项目和平台之间搭建一个应用平台,这才能体现最优价值。”张建坚定地说,科技创新的目的是解决应用的问题,淞幸正通过应用平台,解决生产中效率不高、稳定性不强、无法持续长期运行等关键问题。

成果

“让应用软件更简单” 产品多领域“开花”

今年1月24日,在潼南自来水公司,项目部经理米志强高兴地宣布,由淞幸科技公司建设的“潼南区自来水公司二次供水设备远程在线监控系统”通过验收。

“这个项目能实现小区二次供水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远程监控与展示。”米志强告诉记者,当小区二次供水设备出现异常时,该系统将立刻报警并通过APP推送给监管人员。1:1三维全景模型与监控数据联动,使设备参数与异常报警一目了然。

这是淞幸科技众多建设项目中的代表。值得注意的是,每个这样的项目都印证了张建所说的“让应用软件更简单。”

什么是让“应用软件更简单”?张建介绍,对于用户来说,让应用软件使用起来更容易,让客户随时变化的需求和售后服务能得到更容易的满足。对于开发者来说,让开发更容易,交互更容易,更加人性化。

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淞幸的产品在众多领域发挥着积极和现实的作用。其中尤以气象、制造业领域为优。

今年5月9日,在海南省气象局,由淞幸科技承建的海南省气象资料管理和服务平台项目成功获得验收。现场,海南省气象局、气象台的领导和专家们对项目一致好评:该应用软件将传统资料共享模式中的申请、审批、共享和使用反馈的信息流程化、数字化,让气象资料共享更为便捷,提高了海南省气象资料的共享效率。

“充分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集约共享的气象信息一体化管理,提高气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程度,提升气象信息系统集约化水平和应用协调能力,使得气象数据价值最大化。”张建说。

目前,淞幸提供气象观测、气象信息化、智能预报、气象仿真应用、人工影响天气等多种产品服务,不仅实现传统“靠天吃饭”的农耕模式,向现代化智慧农业的转型升级,还能在生态、交通、旅游、新能源、灾害气象等领域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行动、创新和自适应能力的应用体系,让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全过程都充满智慧。

无独有偶,今年2月25日,四川哈工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到访淞幸科技,双方围绕院校共建四川智能软件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智能制造项目展开讨论。

“我们将以项目形式启动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合作。”哈工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健表示,非常看好淞幸科技研发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

“在中国做到车间级管理的已经很少,再往上走,以中控设计平台来做,在全国基本找不到案例。这必须对标国际标准。”王健口中的“ERP、MES”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含金量极高。包括基于数据驱动的数据管理平台、生产管控中心、中控设计开发平台等。

“从单车间的管理,慢慢向整个生产链的管理转变。”张建介绍,从工厂制造的角度看,过去是多系统共同支撑一个制造过程,如今淞幸实现了以一个中控设计平台为核心,做多个应用。即:基于数据驱动的数据管理架构,有机的统一信息化各系统,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并搭建一个生产管控中心平台,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模型化、数字化、指标化、可视化、过程化管控等。

不只是在气象、制造业领域取得长足发展,淞幸还在中医情景交互体验馆、教育大数据平台、河长制信息化建设、智慧公园等多个领域为客户解决一系列的行业信息化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和系统,支持了客户各业务系统的良好运行,为客户业务处理和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谈及未来发展,张建从容地表示,淞幸坚持科技创新第一位,争做气象和制造业应用软件的样板和示范,围绕新型的软件工程模式,理论体系、工具、知识、生态,做深入的研究,通过打造应用软件的生态环境,以同样的方式把其他领域也做大,改变中国应用软件开发模式。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洋

新闻推荐

“双十一”促销短信密集“轰炸”消费者 律师:涉嫌违法

“双十一”前后,很多人的手机里,这两天都不停地收到各种商家的广告短信。其实,从上个月开始,多位消费者就反映,手机的广告短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