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报告: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显现 人工智能等专业人才培养不足

澎湃新闻 2019-10-22 10:00 大字

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对不上”,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显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不足。

10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作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澎湃新闻注意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于今年6月至9月开展了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这是高等教育法颁布以来首次开展的执法检查。

前述报告指出,一些高校办学定位不科学,学科专业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不合理,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不紧密。在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方面,有方向、少路径,政策支持不够,缺乏典型示范引领。高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需求的高质量成果不多,能有效转化的更少。

报告认为,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十分紧缺,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对不上”,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显现,高等教育“产能过剩”的隐忧不容忽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不足,全科医生、幼儿教师、家庭护理等民生急需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报告表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一些高校的办学思路还没有真正转到服务国家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对社会需求把握不精准,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报告还指出,高校同质化现象依然突出,一些高校学科专业设置雷同、重复,跟风设置门槛低、投入少的热门专业;一些高校升格或更名后定位不明确,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

同时,中西部地区国家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数量较少,“双一流”建设滞后,在办学水平和质量上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老工业基地、民族地区高校经费投入不足,发展相对滞后。

“出现这些问题,有认识偏差、利益导向的原因,也与政府部门缺乏分类评价引导有关。”报告说。

报告为此提出,应超前布局一批前沿性和引领性学科专业,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紧缺人才培养。树立高校科研战略思维,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注重颠覆性技术引领,改革高校科研评价激励制度,激发高校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快实现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新闻推荐

“花海浩劫”背后是文明素质的缺失 话题榜

■本报评论员陈曦近日,位于十堰市郧阳区的“粉红花海”在微信朋友圈火起来了;然而仅仅数天工夫,该处景色已不复存在。粉黛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