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跑出一首优美的歌
张庆忠
听父亲说,新中国成立前爷爷时常贩运大豆、玉米、高粱等到“关”内,再买些“洋货”回来,够来回的盘缠,用木轮推车,我们称“土牛子”。一家人饿着肚子干活,那时给人的最大感受是饿,路上比较乱,所以每次爷爷外出一家人非常担心,怕出意外。
1959年,爷爷推着木轮车上山推石头、木头。虽然是木轮车,但是许多马车也比不过它。爷爷在小车上绑上“人民公社”的旗,在人山人海中不落伍。红旗漫山遍野,人们身体里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1969年,父亲东拼西凑花30元在集市上买了一辆胶轮手推车,别看它其貌不扬,可给我们家增添了不少乐趣。在外干活一天,生产队给补加2分。更重要的是推杂草、粪土时省得去借车,方便。麦收后,母亲推着车子去生产队里领麦子,因为劳力少工分挣得少,口粮只分给了一半,村里的会计说:“亏你家这车子挣点工分还能补一补,要不然这一半也领不着。”母亲推着这全家分得大半口袋小麦,偏着车子推回来了。
这辆自行车,在我们那里不亚于一辆“宝马”。前街后街的小伙子当时提亲什么的,要体面的都愿来借它一骑。给它叫“洋车”,其实很不洋,我们给它叫“插车子”。原因是父亲戒了一年的烟,从废品站买了些零件插起来的。它虽其貌不扬,但结实耐用,是我们家的功臣。父亲骑着它到百里以外的地方粜过大豆、玉米,卖过土豆,买过地瓜干,载一口袋玉米出门,能换回三口袋地瓜干。有个邻居愿出30元高价买我们家的车子,母亲没舍得卖。
1989年,我们村早已实行了联产承包。这一好政策,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压抑了多年的积极性一下子迸发出来,人人有一股使不完的劲。过去的兔子不拉屎的荒地,一下子成了丰产田,成了聚宝盆,老百姓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有奔头。
1999年,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工农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景象。家庭收入成倍增长。摩托车已进入农村家庭,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1997年我们家也花五千多元买了辆“金城100”摩托车,出门快捷方便了许多。当时乡村路还是坑坑洼洼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我对这辆摩托车爱不释手,有空就擦,不用时蒙上花布单。晚上不管一天有多累,总要左瞅瞅,右瞧瞧舍不得离开,当时引起了妻子的醋意,嗔怪地说:“你干脆搂着车睡吧!”说归说,她也挺爱惜的,有时也帮着擦。
2011年,国泰民安,国强家盛,人人分享着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国家的惠民政策让人们确确实实得到了实惠。这一年我们家花11万多元买了辆小轿车,是别克凯越。不怕刮风下雨,不怕严寒酷暑,确实方便受用,有音响空调,让人惬意。空闲时拉上老人,带上孩子,全家去外地逛一逛,观赏祖国的秀丽河山;由于在城里买了房,双休日开车回家和老人团聚成了习惯……由于私家车的出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车若要停到大门口,老父亲前三趟后四趟地去看看,别让小孩给划了,孩子也时不时地到车里拧拧方向盘,听听音乐……这辆车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带来了快乐。
这几年,我们家的收入大幅度提高,换更好的车提上了议事日程。我和妻子商量明年换一辆较高档次的汽车,到那时出行将会更加舒适方便,道路也将更加宽敞舒适。
我们家的车史,既是一部家史,也是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它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国家的快速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人的梦想汇聚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千千万万个和谐、幸福的小家庭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健康成长。我们的家车行驶在祖国的康庄大道上,奔跑在追梦的大路上。这条路会越走越宽广!车轮滚滚永远向前奔,奏出更优美更嘹亮的歌!
新闻推荐
议论风生怎样对待一个专注教学、关心学生、敢于讲真话的教师李田田,不仅反映当事学校的整改诚意,也考验着当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