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第三章 日出而作

济宁晚报 2019-10-21 10:30 大字

解开带着“信期绣”花纹的绢质包袱,是一只直径一尺半的圆形漆奁。轻轻取下盖子,看,里面平放着三副手套,一副是素面罗绮的,一副是朱色罗绮的,还有一副是“信期绣”细绢的。这个装饰着“长寿绣”纹样的绢袋,是包裹铜镜的“镜衣”。旁边是一条丝绵絮巾和一缕组带。

咦?下面还有一层隔板。取出隔板,一、二、三、四……是九只安静的小奁!

圆形的小奁有四只,来,试着逐一打开。大号装着一束假发和一块丝棉。中号的有两件,一件盛一些油状的东西和丝绵粉扑;另一件盛一些粉状的东西,也配有一只丝绵粉扑。小号的盛放的是胭脂。

这件小奁大概可以称作马蹄形,里面装着两件梳子和两件篦子,梳子似是象牙做成,篦子好像是黄杨木质。

还有两件椭圆形的小奁,它们都盛有一些白色的化妆品。

最后是两件长方形的小奁。较长的一件,盛有两页细竹条编的小帘子,双面夹绮,四周以绢包边,中部丝带上有些针孔,可知是用来插针的“针衣”。还有两件叫做“茀”的小刷子。较短的一件盛油状的化妆品。

我们已经叫不出很多东西的名字,它们是礼物,是名牌,或是当地特产,或来自远方,每一件都包含着一个再也无法复原的故事。

不再说一下大奁小奁的材质、技术和纹样?

嘘,楼下有脚步声。快合上,收起来,女主人来了!

3、陶击鼓说唱俑

东汉(25—220年)

高55厘米

1957年四川成都天迴山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位身材极为短小的人,是豪门中专门表现滑稽节目,以供主人娱乐的乐工。他赤裸上身,下穿长袴,肚皮凸出于袴腰之上。讲到精彩处,他舌头半吐,额上泛起皱纹,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精彩的瞬间,被一位敏感的工匠用眼睛扫描,用泥土3D打印。唱词的韵脚,击鼓的节奏,都完整地录制在表情和肢体中,其声其情,至今一如从前。

但不知这夸张的笑容深处,是否有着自由的心跳?

1、长信宫灯

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24年)

高48厘米

1968年河北满城陵山窦绾墓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4、陶楼

东汉(25—220年)

高185厘米

2008年河南焦作李河墓区出土

焦作市博物馆藏

这是两盏灯。第一盏持在这位沉静的小宫女手中,包括座、柄、灯盘、安插蜡烛的烛钎、可以左右拉动的把手和调节灯光的翳板;第二盏灯扩展到宫女整个身体——她下垂的右臂成为灯罩和烟管,中空的躯壳身体吸纳烟气灰炱,以保持室内的清洁。两盏灯,以及造型、技术、修辞、情感,不露痕迹地重叠在荧荧的烛光中。

这件曾在都城长信宫使用的铜灯,几经易手,最后跟随新主人——中山王刘胜的夫人窦绾,进驻于河北满城深山的陵墓中,以其灿灿的鎏金与千百年漫漫长夜对抗。

古代墓葬中多随葬各种美食。汉代人还常常在墓壁上图绘粮仓,有的附有题记,曰:“此上人马皆食太仓。”“太仓”又作“大仓”“天仓”,其含义言人人殊,但不管如何解说,都是指粮仓,或在人间,或在地下,或在天上。不管走到哪里,粮食问题总是挥之不去。

这座奉献给死者的陶粮仓,只是一个缩微的模型,如同搭建积木一样组装而成,却极尽奢华之能事。一高一低两座楼阁错落有致,以凌空的阁道相连属,上上下下门户洞开,鳞次栉比,富丽的彩绘鲜艳夺目。本是高等级建筑才能使用的斗栱,却被反复地施加于这座仓楼上。由于材质被置换,这些斗栱不再是一种技术性、结构性的部件。斗、栱、升穿插关联,玲珑剔透,如一朵朵盛开的花儿,令人迷醉。主楼的门前,走来一位背负粮袋的人,粮食装得太满,压得他腰弯背驼,步履维艰。

陶仓层层抬升,让人联想到积粟重重,取之不竭。有的陶仓顶部装饰各种鸟兽和仙草,汉代人相信“神仙好楼居”,高耸如云的华屋,说不定也会招来各路神仙。神仙们吸风饮露,不是来与主人的肚皮争食,而是引导他们的精神步入另一个天地。

关于粮食的艺术,动力来自对于饥饿的恐惧。对于仙境的想象,战胜了令人绝望的死亡。

2、双层九子彩绘漆妆奁

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24年)

高20.8厘米,直径35.2厘米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选自《年方六千:文物的故事》)

新闻推荐

南京出台措施改善学生营养状态

新华社南京10月20日电南京市在近日出台的《南京市国民营养计划实施方案(2019-2030)》中提出,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行动,保障其生...

 
相关推荐